在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大洋纱线有限公司工作的武稳英,父母多病,家庭经济困难,县民政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优先给她父母办理了低保。武稳英手持低保证感慨道:“县政府优先给我父母解决低保,解除了俺的后顾之忧。”据悉,夏邑县民政局已为在该县产业集聚区务工的59名员工兑现了优惠政策,办理了低保证。
时下,沿海地区招工难愈演愈烈,不少企业不得不选择重金招工、企业转移等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这种情况恰给内地发展带来一片新的契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助力本土发展?夏邑县趁机推出16条用工优惠政策,在政府、企业、务工人员三方“对弈”中,下出了一盘人人皆赢的好棋。
好政策让企业招得来
三个月前,本打算回家里看看儿子就返回打工地的杨大丽在村门口看到了一则政府张贴的招工信息。
“县里的厂子招人呢,一个月工资起码要两三千!”“听说县政府还给了不少优惠政策呢。”“说是还可以给家里的老人办低保呢!”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经过再三考虑,杨大丽决定留下来,在家乡夏邑打工。今年34岁的杨大丽是夏邑县郭店乡人,从1994年到杭州打工到现在,她已经在全国各地奔走了17年,是好几个工种的熟手。于是,很快她就被安排到县产业集聚区里的一家纺织企业从事挡车工工作。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