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为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提出了较为精细、科学、合理的发展之道。随后,工信部对《规划》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其中对“十二五”各项指标的制定及完成难易程度给予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工信部在解读中表示,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十一五”相比,总量增长的速度明显下调,创新能力、结构优化、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的指标均有所增加和细化。
总量指标中,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6%调整为增长8%,纤维加工总量增速由9.5%调整为4.5%。这体现了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逐步引导纺织企业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质量、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来。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
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由20%提高到25%,总量达到1290万吨,净增量占纤维加工总量净增量的48%。对此,工信部认为25%是比较高的指标,这个指标已经接近欧洲平均水平,在加工规模上也位居全球前列。
在区域结构上,《规划》提出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纺织产值的比重由17%提高到28%,虽然该指标是指导性的,但体现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产业转移的政策导向。
在内外市场比重上,提出了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18.6%下调到14%,内销产值比重提高到86%。此举的目的是要增强内需对纺织业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规划》对品牌建设也提出了具体指标要求,提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3~5个,国内市场知名度较高的知名品牌100个,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5%。此指标意在推动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