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棉花协会通过棉花预警系统和部分棉花专业合作社,调查了2011年度湖北省棉花种植成本、收益情况,总体上是成本上涨、籽棉售价下跌导致植棉收益缩水。
一、单产增收不能弥补售价下跌损失
此次调查主要对象是合作社的棉农成员和预警系统棉农信息员,这些农户积累了多年植棉经验,种植技术熟练、田间管理到位,单产较高,亩产籽棉为456.8斤,同比上年增加21.8斤/亩,增幅5.01%;籽棉平均售价4元/斤,同比上年下降了1.5元/斤,减幅27.3%;经测算,2011年度亩平籽棉产值为1827.2元,同比上年下降565.3元,减幅23.63%。因此棉农虽单产增高,但增收部分不能弥补籽棉售价下跌损失,致使亩平产值下降。
二、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物化成本增加
植棉物化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农资价格不同程度上涨,调查显示:植棉亩平物化成本为547.8元,同比上年增加104.37元,增幅23.54%,其中:肥料投入334元/亩,增幅25%;农药投入103.5元/亩,增幅28.21%;种子54.2元/亩,增幅4.23%;其他物化成本52元/亩,增幅30%。调查显示:2010年度有7%农户租地植棉,2011年度有近12%农户租地,每亩租金约170元,因此租地棉田的物化成本相对更高些。
三、人工费用增加带动成本上涨
植棉人工费用主要包括雇工费和自用工报酬两部分,2011年雇工费用为62.5元/亩,同比上年增幅25%,因植棉面积扩大,不少农户在施药和籽棉集中采摘期雇请了人工,雇工报酬由上年度的50-60元/天上涨至70-80元/天,雇工数量和雇工日报酬增加导致雇工费用增加。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