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ZARA的童装是很多“80后辣妈”的至爱,因为它们款式变化多、设计很时尚。但是,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国际品牌童装不少是出自福建泉州童装企业的生产线。
也许是得益于这样的优势,多年来,泉州本地童装企业在与这些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的经验。
首先是学习如何寻找成本与时尚之间的平衡点。H&M童装成本的优先级别最高,款式更新并不快,主要追求穿着舒适性,对布料、版型和辅料的要求高。“H&M将设计图纸通过Email发给我们,我们首先要做样衣给它确认,待修改意见返回后,我们开始生产样衣,一般是20多件,再次确认无误后,才进行大批量生产。”宝德集团服装设计部总监刘开定说,这样的方法虽然较慢,但保证了对产品“舒适性”的要求,时间则从其他地方挤出来。
从供应链上游便控制了布料、染料等原材料供应商,H&M的原料供应商总是以半成品的方式待命。一旦H&M发出生产指令,这些原材料供应商便投入生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浪费时间。
与H&M不同的是,“ZARA主要追求的是童装的时尚感,所以对工艺技术、颜色搭配、布料品质常常有创新,对国内合作企业的机台、原料提供商要求较高。”刘开定介绍,比如ZARA要求在童装牛仔裤中加入蚕丝,会发样品给代工企业,并由代工企业的原料提供商设法生产,“如果代工企业原料提供商无法生产,一单生意可能就谈不成。”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