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安徽纺织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安徽调研组由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带队,产业部、棉纺协会、集群办、统计中心人员和记者共6人,在安徽省纺织协会人员陪同下,于2月13日至16日对安徽省宿松县和望江县纺织产业集群,及安徽华茂公司进行了调研。其间召开两次座谈会,实地考察10家企业。

一、集群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宿松、望江两县地处于皖江城市带,是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都是纺织联合会命名的“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

宿松县纺织企业645家,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19家,纺织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56.12%,已成为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宿松纺织业生产能力为30万锭左右,拥有棉纺锭270000锭,气流纺30000锭,缝纫机18000台;对于服装业来说,拥有1000万套成衣的生产能力,经过10多年的发展,服装业已经成为宿松工业中的支柱产业。

宿松县纺织集群主要以棉纺以及服装为主,开工率约75%。如互益纺织有6万锭开工,尚有2万锭未开工。企业未开工主要因为市场销售情况尚不明朗,或因招工困难。

望江县共有纺织服装企业38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拥有环锭纺30.8万锭,气流纺5200多头,织机1200余台,年生产能力为棉纱6万吨,棉布3000万米,毛巾250万条,拥有服装生产加工机械15000多台,年服装生产加工能力7000万件,基本形成了集轧花,纺纱,织布,刺绣,成衣,水洗,包装为一体的产业链。

2011年全年,望江纺织工业总产值为66亿元,同比增加73.77%,增幅大的主要原因是舒美特化纤公司和申州针织公司等转移过来的大企业在2011年的投产创造产值的结果。

望江县纺织企业开工率较高,目前规模以上企业除个别企业因设备检修没有开工外,均于正月初十左右开工,其他小企业基本在元宵节前后开工。产品订单较充裕,全县大部分服装生产加工企业拿到了一季度到半年的订单,外销订单与去年相当,有部分企业由于市场行情不明朗相应控制了订单量。

总体上看,两县由于承接了浙江、福建等地纺织产业转移,去年经济增长很快,今年开工率较好,对今年经济形势判断比较乐观,后续有较强的投资意向,如望江的美亚针织、舒美特纱业、舒美特纤维、亮亮纺织、申洲针织近期都有投资计划。另一方面,集群和企业对融资、原料、劳动力等问题也深表忧虑。

二、主要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当地企业规模扩张快,资金需求增长快,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普遍问题,中小企业尤其突出,如某中型棉纺企业,去年8000万流动资金都需要贷款解决。整个望江纺织企业资金缺口估计在20亿元。

(1)融资渠道不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纺织业贷款门槛高,且分支机构对纺织行业有一些内部的评估条件,如“不支持,不鼓励”等说法;加之安徽省内商业银行少,一般从交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贷款;民间借贷很少。

(2)融资成本高。银行贷款利率上浮是普遍做法,宿松银行去年上浮20%,今年上浮40%,并以财务顾问费、保险费、评估费等形式收取。有的贷款采用承兑汇票形式,如1000万贷款,300万到500万的抵押存款。

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望江政府筹集1000万元建立中小纺织企业贷款险补偿基金,提高县担保公司融资能力;鼓励县内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企业支持力度。宿松政府开展了一些银企对接活动,为纺织企业联系县内外的金融机构。但要缓解融资问题,需要大环境和体制的改善。一方面应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可考虑适度缩减银行利差。

2、产棉区棉花问题突出

望江和宿松都是产棉区。望江植棉面积35万亩以上,植棉面积35万亩以上,皮面总产3.5万吨;宿松植棉面积32万亩,皮面总产3.2万吨,分别是安徽省产棉的第二、第三大县。

当地棉花以供中低档纱为主,最好为三级棉,价格在19000元左右,高档纱多用新疆棉,价格在21000左右。

(1)棉花等级低质量差。宿松棉花品种有100多种,由于当地棉农交售棉花时不分等级,2011年雨水偏多,收购不分等级,棉花加工企业门槛过低,造成棉花级别偏低,棉花品级低,混等混级、一致性差、短纤维率上升矛盾突出,异性纤维问题严重,因此需要从外地进棉花,减小了棉花产地原材料成本优势。

(2)棉花价格波动幅度大。如互益纺织去年以25000元以上买了2000吨棉花,为企业三个月用量,处于高价棉低价纱局面,价差只有自行消化。大多数企业担心3月31日放储时会有大幅波动,十分关注国家棉花放储政策变化。

总之,稳定棉花市场价格是当前的首要问题。而从长远看,必须对棉花种植采取扶持政策。

3、劳动力问题近期凸显

劳动力资源是中部地区的优势。如宿松有外出纺织产业工人20万人;望江有10多万人。由于承接产业转移,纺织企业发展很快,在整个用工结构中,本地工约占80%左右,其他来自省内邻近地区及湖北、四川等地。春节后返工率约为三分之二,大企业情况好些。有不少外出工人回家乡就业,有的大企业节后招工有一半返乡熟练工。但是近期劳动力问题突出:

(1)用工成本呈大幅递增趋势。工人工资与东部沿海差距缩小,望江目前工人月均工资2200元,较去年增长10%以上,其中申洲在2500元左右。宿松县华丰纺织2005年吨纱用工成本1050元,2011年1800元,2012年则达到2230元。

(2)尽管工资上涨较快,招工难却一直存在。望江纺织工人缺口近5000人,员工招满的企业不到10%,小企业尤其困难。县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只能保证重点大企业用工。

(3)职工年龄偏大。有的棉纺企业一线工人平均年龄达到40岁。且新手多,服装厂要培训一两个月才能达到操作要求,男工在服装厂当裁缝也屡见不鲜。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9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