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汇率、成本上升阵痛依旧 纺织出口复苏不可寄望过高

来源:中华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6日

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人士经常会互通信息。今年年初以来,关于市场的负面声音似乎比哪一年都要喧嚣。山东某服装企业跟单员张伟抱怨:天天对着老板那张拉长的脸很不是滋味。一方面欧洲市场一些老客户的企业相继倒闭,企业没倒闭的客人订单也“缩水”;另一方面是工厂不断提价、延交期。现在纺织出口企业的形势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目前看来,出口的低迷走势的确已由去年年底延续至今。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215.2亿美元,下降0.5%。就企业自身而言,订单利润维持在10%以上的设想已成奢望。在2012年春节后,受外部市场需求低迷,人民币汇率、成本上涨等问题困扰,纺织出口企业的春天迟迟没有到来。

“1℃效应”并非长久曙光

在销售服装、电器等产品时,气温只要有1℃的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很大改变,这种由于气温的变化造成的连锁反应,被业界称之为“1℃效应”。进入2月份以来,一股西伯利亚强烈寒流席卷了欧洲中东部地区,比利时、乌克兰、俄罗斯等国的平均气温普遍低至-20℃。江浙一带的一些服装出口企业享受到了“1℃效应”带来的利好,来自欧洲客户的羽绒和毛衫订单出现了骤增的现象。然而,在进入东欧市场后打拼了近20年的京珠盛世集团总经理刘连生看来,这样的天气状况不曾令他兴奋。“我们的羽绒服订单并未出现激增的情况。实际上,大多数欧洲市场的订单早在去年12月份就已签订了,客户也并没有出现催单的情况,一切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刘连生向记者解释,“做了这么多年欧洲生意,这种天寒地冻的日子并不鲜见。目前,我们更关心的是:欧洲经济究竟何时才能走出谷底?因为这才是关系到企业长久利益的事。”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服装部主任胡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的极寒天气是阶段性的,中国服装对欧出口并不会因此受到实质性推动。“天气的突然变化是服装企业经常碰到的情况,短暂的订单激增并不会从实质上改善企业的生产运营。企业现在多半更关注欧美市场的经济形势。”胡敏说。

深受欧洲债务危机的拖累,欧洲消费市场至今为止未显露生机,欧元区2011年12月消费信心指数自11月的-20.4下滑至-21.2,连续第六个月下滑。相比于天气变化萌生的短暂商机,欧洲经济何时能走出阴霾是关乎出口企业利益的关键因素。“天气这一变量的影响敌不过出口国经济动荡所带来的影响。”刘连生介绍说,从去年12月底开始,公司的接单情况就不容乐观,订货会的下单情况也不如往年。记者了解到,近日来,大多数出口欧洲市场的纺织企业接单情况普遍不容乐观,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5%以上,订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同比减少3成左右。

美国市场承载复苏希望

与欧洲市场相比,美国经济已经触底,恢复情况较好。尽管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复苏之路仍须面临消费情绪下降、失业率高企、房地产市场低迷、巨额外债等多重难题。但在一些外贸企业看来,美国市场将率先带来复苏的希望。“现在的全球市场,也就是美国还可以持久一些,因为美国可以用自家的货币向其他国家买东西。但欧盟就已经必须以压缩开支、降低福利来度日了,购买力还不如中国。”“一些美国客户告诉我,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将为市场带来转机,虽然现在还看不出强烈的复苏苗头,但总算有盼头了。”一位江苏纺织外贸企业负责人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7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