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分析报告2011版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7日

发布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尼日利亚

参考评级:8(8/9)级 实际GDP增长率:7.9%

通货膨胀率:13.7% 人均GDP:1670美元

产业结构

尼日利亚独立初期是农业大国,棉花、花生等农产品出口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2010年尼日利亚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农业生产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农作物有棕榈油、棉花、木薯等。尼日利亚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发展农业,目前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劳动力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但由于投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和种植技术落后,农业产出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很低下。尼日利亚制造业总体发展缓慢,未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主要制造业为纺织、车辆装配、木材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周边地区。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尼日利亚多数工业品仍依赖进口。

国际收支

尼日利亚主要出口可可、腰果、棕榈仁等农产品。2010年,国际市场需求转旺,尼日利亚出口额同比猛增长39.1%,达到825.4亿美元,接近2008年高点。美国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对美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尼日利亚主要进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运输设备、日用消费品、粮食等。为促进本国工业发展,尼日利亚对多种商品采取出口补贴和进口限制政策。2010年11月,政府取消了对木薯、牙签、部分家具和纺织品的进口禁令,但政策出台后即遭到本地制造企业的强烈反对,部分海关未能有效执行该政策,致使大量进口商品在尼日利亚港口积压。尼日利亚主要进口国为中国、美国、荷兰和韩国等。

双边贸易

2011年1~4月,中尼两国进出口总额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其中中国出口26.8亿美元,同比增长52.4%,中国进口6.2亿美元,同比增长46.7%。中国对尼日利亚出口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及服装、鞋、眼镜、家具等轻工产品。中国自尼日利亚主要进口石油、天然气和一些矿产品、皮革等。由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中尼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决定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市场的交易货币之一。自2011年1月起,人民币可以在尼日利亚外汇市场公开交易。此前,尼日利亚外汇市场挂牌交易的外国货币有美元、欧元、英镑和加拿大元四种。

总体风险评估

尼日利亚是西非最大经济体,自然资源丰富,在世界能源供应体系中举足轻重。近年政府实行宏观经济改革,加之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升和产油区局势渐趋平稳,尼日利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然而,由于产业发展严重失衡、过度依赖原油出口而大量进口成品油始终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非石油部门的发展。尼日利亚投资环境差强人意,私人投资意愿不强,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多元化总体进展有限。可以看到,尼日利亚要实现2020年愿景、跻身世界二十大经济体有很大难度。

根据对当前总体形式的分析和评估,尼日利亚的参考评级为8(8/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著,未来风险水平相对稳定。

苏丹

参考评级:9(9/9)级 实际GDP增长率:5.2%

通货膨胀率:13.1% 人均GDP:1510美元

国际收支

商品出口尤其是石油出口对苏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苏丹进出口贸易明显复苏,商品出口额为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4%;商品进口额为91.8亿美元,同比增长7.6%;贸易顺差11.1亿美元。苏丹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石油及石油产品、芝麻、牲畜、棉花等。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扬,苏丹黄金出口收入将十分可观。苏丹进口商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制成品、运输设备、小麦及面粉等。苏丹对外贸易伙伴主要包括中国、阿联酋、日本、沙特、埃及、印度等。在对外贸易政策上,苏丹政府执行稳定的出口政策,通过稳定汇率、有效评估出口价格,稳固外贸出口对其国民经济的贡献。

投资环境

苏丹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持积极态度。近年来,流入苏丹的外国直接投资波动较大,除石油和矿产开采业外,今后农业有望成为吸引外资较多的部门。尽管苏丹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但外国投资者在苏丹经营的障碍较多,运作风险很高。由于饱受长期内战之苦,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运输网络和公用设施落后,且西方国家对苏丹的经济制裁尚未结束,苏丹吸引外资的能力受到较大限制。此外,部族冲突、绑架等事件的时有发生进一步增加了外商经营的风险。

双边贸易及经济合作

2011年1~4月,中苏双边贸易额为3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中国出口额为6.0亿美元,同比增长3.9%;商品进口额为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2.4%。中国对苏丹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化学制品、制成品和纺织品。在苏丹市场上,中国商品随处可见,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中国从苏丹进口商品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原油和棉花等行业,特别是石油,占有较大比重。中国同苏丹的经济合作主要是中方的经济援助项目。双方投资合作领域、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先后援建了纺织厂、桥梁、公路、医院等多个项目,并帮助苏丹建立其原油勘探开发、输油管线、炼油、石化上下游一体的新兴石油工业体系。

总体风险评估

苏丹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收益。近年来,依靠巨额石油出口收入,苏丹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尽管政府大力倡导发展农业和基础设施,力争增加黄金、棉花等收入来实现出口的多元化,但石油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依赖石油收入发展经济的模式在中短期内难以改变。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南苏丹的独立,以石油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遭遇巨大挑战。未来可能出现的石油收入减少,将导致国家财力更加不足,从而导致对农业等非石油部门的投资,需要大量融资方式解决。

根据对当前总体形势的分析和评估,苏丹的参考评级为9(9/9)级,国家风险水平非常高,未来风险水平有待观望。

赞比亚

参考评级:7(7/9)级 实际GDP增长率:7.6%

通货膨胀率:8.5% 人均GDP:1290美元

产业结构

赞比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矿业在赞比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赞比亚政府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和多元化,取得一定成效,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建筑业及其他服务业获得持续稳定增长。赞比亚制造业整体比较落后,主要的行业是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皮革等轻工业和简单加工业。赞比亚第五个国家发展计划(2006~2010年)实行期间,政府对制造业支持力度加大,对该领域投资不断增多,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3.25%。但制造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燃油价格大幅提升、银行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等,整个行业缺乏活力,低于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投资政策

赞比亚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持鼓励态度,相关法律制度对投资者几乎不形成任何障碍,除武器弹药制造、有价证券印刷、危险品制造外,其他所有部门均对私人投资者开放。赞比亚对外国投资给予优惠政策。外国人投资25万美元以上可申请自雇许可,在优先领域投资50万美元以上可获得特定税收优惠,投资1000美元以上者经过法定程序可以获得特定优惠。为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赞比亚政府特别鼓励矿业以外领域的外国投资,这类吸引外资的“优先领域”主要包括:花卉和蔬菜的种植与加工;食品、饮料加工;棉花、棉纱、成衣等纺织业;铜、钴等金属及制品生产;化肥;水泥;皮革加工等。

双边贸易

2011年1~4月,中赞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4月,中国对赞比亚出口1.7亿美元,进口8.4亿美元,中方逆差6.7亿美元。随着赞比亚经济的发展、中赞双边经济合作的深化,中国在赞比亚大型投资项目及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增多,带动了中国相关设备及材料的出口。中国对赞比亚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76%,其他出口商品还包括杀虫剂、药品、纺织服装等化工产品和轻工业品。未来中国对赞比亚出口仍有很大潜力。中国自赞比亚进口铜矿石、粗矿和精炼铜等。

总体风险评估

赞比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内环境较稳定的国家,经济体制自由,治安环境良好,加上具有优良的资源禀赋,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潜力大,总体经济前景看好。获得多边机构债务减免后,其外债负担大大减轻。2010年以来,国际铜、钴价格处于高位,赞比亚经济获得矿业的有利支撑。同时,农业、服务业也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形势良好,主要表现为外汇收入增加,汇率稳定,通货膨胀率有所控制,货物贸易顺差大增。多年来,赞比亚政府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预计中长期内赞比亚经济有望持续平稳增长。

根据对当前总体形势的分析和评估,赞比亚的参考评级为7(7/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著,未来风险水平总体趋于降低。

南非

参考评级:4(4/9)级 实际GDP增长率:2.8%

通货膨胀率:4.3% 人均GDP:7420美元

产业结构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2010年服务业产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6.7%,工业产值占当年GDP的30.8%,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小,仅为2.5%。制造业、能源业和矿产业是南非三大支柱行业。南非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接进20%。其中尤以钢铁工业最为重要,其他主要制造类行业还包括金属制品、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等。南非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和出口国,黄金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9%。

投资环境

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南非基础设施完备、法律制度健全、银行体系完善,外汇管制比较宽松,投资鼓励政策明确,总体投资环境较好。但南非毕竟处于改革转型期,投资中面临的各项风险仍不能忽视,一是由于南非改革涉及如何维护多数黑人利益,政府近年来对重要经济领域存在国有化倾向。二是南非近年来酝酿相关领域改革,涉及公司法、税制改革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因而企业在经营上面临的立法风险不容忽视。三是南非的社会治安形势较差,抢劫、谋杀等恶性犯罪事件频发。四是潜在的罢工运动将增加在南非商业活动的成本。

双边贸易及经济合作

近年来,中南双边贸易增长较快,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贸易逆差扩大较快。中国主要从南非进口矿产品,包括铁矿砂及其精矿、钻石、钢材等。南非主要从中国购买机电、电子、服装及辅料等产品。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额达37.7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10.8亿美元,进口26.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位列中国与金砖国家首位。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大投资国,且近年来投资规模稳定增长。据中方统计,2010年,中国公司在南非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3.7亿美元,完成劳动合作合同金额216万美元。

总体风险评估

目前南非经济企稳复苏,商业信心明显提升,通货膨胀相对温和,为经济持续复苏创造了相对良好的环境。不过基础设施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行政低效等因素仍在一段时间内阻碍南非经济增长。受南非经常账户赤字和资本市场较为开放等因素影响,兰特汇率容易受到国际短期投机资本冲击,汇率风险不容忽视。为应对危机,南非政府财政赤字迅速扩大,对此政府承诺将在未来几年大幅削减赤字,然而在当前国际经济增长脆弱、南非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紧缩政策将对未来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目前总体形势判断,南非的参考评级为4(4/9)级,国家风险水平中等偏低,未来风险水平相对稳定。

利比亚

参考评级:8(8/9)级 实际GDP增长率:3.3%

通货膨胀率:2.5% 人均GDP:12100美元

产业结构

利比亚产业发展并不平衡。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制裁的解除,石油出口快速增长,石化工业发展迅速。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2010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为2.6%、62.8%和34.6%,三个产业产值均有所增加。工业是利比亚经济的支柱,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石油天然气产值占GDP的70%左右。此外利比亚工业还包括食品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业等。其中食品业在利比亚非石油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钢铁业、纺织业及服装业。

双边贸易

中国与利比亚的经贸往来规模相对较小。自利比亚解禁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加强。2010年双边贸易额65.7亿美元,增长26.9%,其中中国出口20.6亿美元,增长3.0%;进口45.2亿美元,增长42.1%。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通讯、纺织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利比亚有一定数量的商人在中国广州、北京、上海、义乌等地开设公司和代表处,从事进口业务。利比亚商人每年约有1000多人参加广交会。

投资前景

在利比亚政治与社会安全局势尚不明朗的背景下,短期内中资企业难以重返利比亚,项目重启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期。从我国政府对利比亚的外交政策上看,与新政府深入发展政治与经贸合作将是两国关系的基调。此外,如果利比亚国内局势无法安定,中国政府则可进一步发挥外交作用,从而为中国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在诸多领域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较高“性价比”能够增大利比亚相关各方选择中国企业的可能性。

总体风险评估

短期内,战乱和政权的转移重建仍然将对利比亚的经济形成较大不确定性,包括原油的经济发展规划被中断,法律法规有待重新梳理,旧的经贸合作合同面临重新评估等。同时,利比亚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领域,这些问题并未随着旧政治体制的解体而改变。单一石油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对利比亚政府政策取向、经济发展动力等方面构成严重掣肘,增加了利比亚经济体系脆弱性,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可持续的缺陷。新政权同样将面对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带来的失业及经济发展波动性大等问题。

根据对当前总体形势的分析和评估,利比亚的参考评级为8(8/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著,未来风险水平相对稳定。

加纳

参考评级:6(6/9)级 实际GDP增长率:7.7%

通货膨胀率:10.7% 人均GDP:1330美元

产业结构

加纳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依赖进口,矿业是最重要的工业部门。近年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上升,2010年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8.6%。加纳是继南非之后非洲第二大黄金生产国,黄金开采业是其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收入占该国矿业收入的90%以上。此外,制造业和建筑业在加纳也占有重要地位,制造业主要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食品、服装等,建筑业主要包括公路、桥梁、住房和海岸工程的建设。

国际收支

加纳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逆差,其对外贸易呈现典型的非洲国家特点,即依赖少数初级产品出口,出口收入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加纳2011年第一季度商品出口30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石油出口为4.8亿美元,黄金出口12亿美元,可可及产品出口8.6亿美元。商品进口33亿美元,同比增长32%,受国际市场高油价的影响,石油进口高达6.1亿美元,高于2010年同期的4.9亿美元的水平。

双边贸易

中国商品在加纳有着广泛市场,部分产品还转销到科特迪瓦和多哥等邻国。中国主要向加纳出口轻工、纺织、机电、医药、化工和五金等商品,从加纳进口农产品、矿产品、木材和可可豆等商品。2010年,两国贸易总额为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0%。其中中国对加纳出口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自加纳进口1.2亿美元,同比增长54.9%。中国对加纳贸易顺差为18.1亿美元,同比增长24.8%。中国是加纳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加纳2010年进口总额的比重14.9%,较2009年增加2个百分点。

总体风险评估

加纳过度依赖少数初级产品出口,因此对外贸易长期逆差,经常账户始终处于赤字状态,其应对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风险的能力较低。随着石油工业的逐步投产,2010年加纳已迈入产油国的行列,未来加纳的偿债能力将有望得到有力的支撑。然而,石油工业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能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并影响政府的财政状况。加纳政府财政赤字已经持续处于高位,对国际援助资金依赖不断增加。政府拖欠公共工程承包商工程款和公务员薪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根据对当前总体形势的分析和评估,加纳的参考评级为6(6/9)级,国家风险水平较高,未来风险水平趋于稳定。


1  
阅读数量(37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