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化纤专区 >正文

CHIC2012“穿越”待发 中国服装业未来大趋势探讨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4日

2012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2)的主题是:“穿越”,这是为CHIC 20年大典而设的,也是为整个产业的未来而设的。

基于这个“穿越”的主题以及目前中国纺织服装所处的战略关键期,刚刚于去年年底深度整合的《中国纺织报》和《服装时报》决定把本届CHIC博览会特刊的主题定为:“竞争力---增势减势”,并联合推出首届“中国服装最具竞争力品牌新闻调查”,主要调查了男装、女装、休闲装、设计师品牌、童装、内衣、羊绒羊毛、专业市场等八个领域,我们发现,正是这些中国服装产业的重要领域以及重要领衔品牌的成就组合成这个产业的现有格局,而他们的竞争力如何将决定整个产业的未来。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忧虑,尤其是当这些品牌未来的成功受现有成功所限制的时候,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摆在品牌面前的一个永久性的挑战:谁能够控制下一个时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竞争力测定的就是品牌“现在”当中包含的“未来”。

目前,权威媒体发布调查榜单已经成为国际惯例,比如《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等等,作为中国纺织服装领域最具公信力的权威主流媒体,《中国纺织报》和《服装时报》有责任在跟踪报道发现中国服装品牌的同时,再把他们推到他们能够担当的位置,从而,让他们真正发挥引领的作用,并接受公众的再认识。

我们发现,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最终主宰格局的成功者不过10家左右,而能够被人们记住并口碑相传的也就一两家,两三家左右。所以,我们每年都将对中国服装品牌的竞争力进行一次年度测评,10年之后,这将是怎样的一个榜单呢?让我们一起见证吧。

男装:规模化生产面临个性化消费挑战

在中国服装领域里,中国男装企业家属于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其中以雅戈尔李如成、杉杉郑永刚、七匹狼周少雄、报喜鸟吴志泽、美特斯?邦威周成建为首。有人把这归功于男装更适于规模化生产、款式变化不大、风险相对较小、男人时尚度较低造成品牌忠诚度相对较高等等原因,当然,这些原因已经慢慢归于历史,男装的未来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中国绝大多数领军男装品牌,都是20世纪初中国服装市场大规模消费的产物,当时以北京、宁波、温州的男装品牌为代表,这三个地方的男装也各有特色,北京以顺美、雷蒙、红都为主,在男正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宁波是红帮裁缝的成衣版,主要以雅戈尔、杉杉为主,占据着男正装市场的霸主地位,而温州则更加国际化,他们的面料追求轻薄、裁剪强调修身,他们占据着当时中国男正装金字塔塔尖的位置。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大规模消费促进了大规模生产方式的诞生,而这种大规模生产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产品以量取胜,同质化严重,慢慢地,这些强势男装企业在这种大规模市场需求中把男装时尚做成了大路货,他们的消费层也开始向人群更加庞大的金字塔中低端滑落。就在这时,有一些男装面料企业似乎看到了向上的希望,其中以阳光、海澜集团、如意为代表,他们纷纷效仿杰尼亚模式,推出自己的高端男装品牌,但是,真正在中国市场叫响的还是量贩式的“海澜之家”,中国男装品牌在高端市场上的折戟沉沙虽然是一个已经被业界预料到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还是让男装企业家们多少有些沮丧。

但是这种沮丧的心情很快就消失了,领军男装企业在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等领域获利频频,企业家对于占领中国男装高端市场的野心慢慢被消磨下去了,甚至有明眼人指出他们对自身男装主业已经显得漫不经心了。

随着国家“调结构”的动作越来越大,那些疏离主业的领军企业开始大举回归,但是,现在他们面临的是一种新的被称为“个性化消费和顾客定制化”消费模式的到来(其中有些服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存在了很久了),新的消费模式无疑将开始又一轮的颠覆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男正装的门槛还是很高的,规模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但是,旧有成功经验已经不再有效,我们除了看到了一轮新的海外并购潮以及规模化的全产业链扩张以外,似乎没有看到男装品牌们在自主创新领域的决心和态度,如此下去,中国服装领域的第一个自主国际化品牌可能不会出自男装,尤其是有着舶来品之称的男正装。

女装:具备向上的动力和基础

中国女装品牌的发展最初也是受益于20世纪初的规模化消费的。但是,由于女装消费的多元化,因而,她们比男装更早地进入个性化时代,经过了多年个性化消费的市场历练,中国女装品牌现在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其后劲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要大于男装。

同中国男装领军企业纷纷收购海外品牌相比,中国女装却进入了被各大投资机构或者国际大牌青睐,收购的橄榄枝频现的关键期。有专家如此评价:“就像谈恋爱一样,男人喜欢进攻,而女人喜欢被爱的感觉,所以,你看到男装品牌忙于花钱娶洋媳妇,而女装品牌则忙于嫁入豪门。”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男装由于多年来过于注重资本的力量和规模的扩张,在品牌内生影响力的打造上已经落后于女装。

据悉,有几个女装品牌被国际奢侈品巨头选中,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其奢侈品市场针对一般消费者的替代品牌,比如玛丝菲尔、欧时力等,他们被称为中国大众化奢侈品品牌的雏形。另外,从深圳“歌力思”与全球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凯雷亚洲增长基金向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注资1.5亿元)来看,女装已经成为资本的新宠。

同男装企业对于上市的普遍热衷相比,中国女装对上市却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扩张型,比如朗姿;一种慎重型,比如白领。开始,这两种阵营的女装还能互不干涉,但是,从朗姿成为中国第一个女装上市公司以后,这两种阵营的力量开始相差悬殊起来,尽管有郎咸平等经济学者理性建议中国女装慎重上市,尽管有白领总裁苗鸿冰独上高楼的坚持:“资本也可能会毁掉一个高端品牌”,但是,有专家断言,中国女装的格局已经被资本的力量改写,只不过这种新的格局形成定势需要3年或者5年左右的时间。

在此次中国服装最具竞争力品牌新闻调查中,候选的几个女装品牌在竞争力的测评分数比男装稍微理想一些,但是,中国女装领衔企业在社会责任和行业担当上普遍表现乏力,这也为其未来发展埋下了一个隐患,因为在品牌竞争力测评指标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中,其范畴包括了公众、社会和行业三个范畴,候选女装品牌在社会和行业的范畴里得分普遍不高,她们目前所谓的核心产品或者品牌被受众的认知度已经不是她们最终取胜的关键了,关键是,如何把对消费者的研究和把控放在社会和行业的大背景中。

休闲装:品牌竞争力出现集体疲态

目前中国休闲装已经越来越细分:从运动休闲到户外休闲,从生活休闲到商务休闲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其代表品牌,比如运动休闲以李宁为代表,生活休闲以美特斯?邦威为代表,但是如果说中国休闲装的代表,那么非福建莫属,而福建的代表非七匹狼莫属。正是他们掀起了中国服装领域的门店之最,代言人之最,央视广告之最……活跃指数远非其他服装品类可比。现在他们当中有一些品牌已经是上市公司,他们有董事会,有CEO,有各种智囊团,他们还拥有各种风格、适合各类消费群的子品牌,但是,风险却并没有因此而远离他们,有专家认为,中国休闲装品牌在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期以后,现在已经进入库存大考、人才大考、战略大考阶段。这一点从“异乡人”破产,“李宁”出现高管层面的震荡、美特斯?邦威的库存危机可以看出,休闲装品牌面临的已经不是个体风险,而是来自集体层面上的危机。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7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化纤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