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2011年心酸服装厂 那段风云变幻的日子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7日

2012会好吗?

虽然吃不饱,但大订单也不敢接,无法保证有足够多的工人进行生产

“以前我一个月能挣两三万,但2011年8月以来,只能保证不亏本。”杨燕说。

杨燕是东莞厚汇森市场的一个店主,每月2000元租赁了一个店铺。

往年,在圣诞节前好几个月,她就要开始多招工人。但2011年基本没订单,工人也都提前回家过年了。

而在这之前的12月13日,寮厦社区一家皮具厂负责人点燃汽油自焚身亡。

其实,“从4月开始,我们厂工人几乎都是半工半玩,”东莞一企业说,2006年、2007年订单最好的时候有十二三万件,现在最多也就五六万件。

而到了8月初,就不断传出工厂关闭的消息。东莞安加鞋业、飞利达鞋业、联运鞋业等公司已关闭或搬迁,麦斯鞋业、惠丰鞋业、永盛鞋业等多家鞋企正在大范围缩小生产规模。

9月20日,温州新耐宝鞋业倒闭,法人代表黄忠光携款逃跑。此后,唐风制鞋、星际鞋业等企业老总相继“跑路”,直至9月27日,正得利鞋业董事长沈奎正从22层高楼上一跃而下。

“现在企业的主要问题就是订单少。”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说。

同样,“在今年六七月份就感觉到订单来得不多,”东莞润田服装公司总经理洪启辉说,到10月份圣诞订单出货后,工厂订单不足已经直接反映在生产上面。如有些企业开工不足,部分小企业因为无单可做而倒闭。

“进入11月底,我们收到的订单明显减少,每一张订单的量也没有以往大。”香港利丰集团一位为美国市场做服装采购的人士也这样说。

中国义乌小商品城集团总经理吴波成也谈到,“以前都是几万美元的订单,现在一万美元以上的占10%,一万美元以下的占到了90%。”

“虽然订单吃不饱,但大订单真要来了也不敢轻易接,”宁波维科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雅莉也这样说,因为谁也无法保证在交货期内有足够多的工人进行生产。

显然,对于从事外贸行业十几年的胡雅莉来说,2011年也是惨淡的一年。

“鞋业生产利润空间已经大幅缩小,即便有订单,我们也不敢接。”汇森鞋城D区某外贸店曾老板说,有时候工厂虽然开工,但是人员配置严重不足,而且规模小的厂基本上是亏本经营。

“危在旦夕,”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说,“2011年是金融危机以来最难熬的一年。”

其实,早在去年十月份中国服装大会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就断言:2011年,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困难。

但是,仍有企业有很多疑问。

“我倒是很纳闷,2008年我们的订单没怎么受影响,2011年却是最差的一年。”东莞市舒怡制衣厂老板舒国智(化名)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4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