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本质在于颠覆
时尚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中国服装设计开发还停留在抄袭、模仿阶段,”步森总经理王建军说:“做得较好的企业,也只是刚刚开始有一点自己的风格。” “中国服装业真正原创的颠覆性的设计太少了。”夏华也认为,微创新无法真正影响世界时尚界,也无法改变我们在价值链设计端的地位。
而确,时尚的本质在于颠覆。
其实,时装设计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对于中国很多品牌来说,就是缺少一件夏奈尔的“小黑裙”,即使不是引起服装变革的时代杰作,也应该有自己的标准款。
当然,这首先需要风格。
经常有学生问清华美院教授柳冠中: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风格?柳冠中的回答是:老老实实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自己的风格就有了。
这需要设计师踏实的创作,也需要进一步的锤炼。
由此,“新锐艺术家只有传承中国文化精髓并兼具国际艺术视野,才能获得话语权,才会孕育出中国血统的世界顶级品牌。”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说。
而对于例外董事长毛继鸿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给予消费者惊喜。”
其实,例外在巴黎时装周的发布,被国际时装界称之为艺术。
而毛继鸿来非常喜欢乔布斯的一句名言:“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它浪费在别人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受教条的束缚,那是在别人的思考成果中活着,不要让他人的意见的噪音淹没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您内心和直觉的呼唤。他们可能已经知道正在成为这样一个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实际上,他一直以来就是发扬与传播基于东方哲学的当代生活美学。
“我们需要对现代文明有自己的理解,而世界也需要一种新的中国式审美方式。”他说。
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的名言——“我在发掘和服后面的精神”,给了他很大影响:最民族的也是最国际的,中国设计师的品牌血缘在中国。
于是,他提出了“寻找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自我”的口号。
“我们终极追求是真善美,”毛继鸿说:“简朴、本源、自然、人天合一等都是我们的哲学追求。”
显然,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首先要学会发现黑眼睛黑头发的气质,在设计中注入这种气质,才能有所发展。”美邦董事长周成建说。
这需要“把握好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杜钰洲说,就要扩大眼界、扩大知识范围。
“如果你内在修养上不去,怎么可能设计出让消费者感动的服装?”上海德村文化研究所所长曹世潮说。
“中国人的优雅、典雅、斯文全世界都无法比拟,”曹世潮说,做一个点,然后把它推向极致。
“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新的,”郭东林说,任何优秀的设计人才如果不常与外界联系、向他人学习,都会失去他的优秀之处。只有掌握了时尚与流行的脉搏,再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独特的品牌文化,才能创新。
于是,他们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对策。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做法是以纯在伦敦设立了自己独立的设计工作室,“伦敦是国际时尚之都”,而设计工作室的设立,“可以让以纯与欧美流行时尚第一时间对接”。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