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作为亚洲著名的纺织产品集散地,如何提升整体纺织产业的综合能力,实现纺织产业的升级,真正树立纺织大县、纺织强县的品牌,越来越多的纺企老总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在“人口红利”优势慢慢消失的今天,再想依靠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作为竞争资本,已经显得不太现实。绍兴县的纺织企业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并正在尝试着挖掘新的潜能,走出一条新的特色之路。
“同样的设备,在国内生产着最普通和廉价的产品,而在国外生产的却是引领时尚和潮流的产品,我们现在不是缺少好设备,而是缺少创新能力。”这是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鸣的肺腑之言。
用先进设备生产一流产品
以纺织行业为例,一台德国原装进口的STOLL数控织机价格一般在25-40万元之间,日本原装进口的岛精数控织机则要35-45万元。按照8-10年的使用年限,每年还需2-3万元的维修成本。
过去,对成本的精确计算,促使许多企业业主选择便宜的设备,宁可以低廉的手工弥补自动化程度不高的设备缺陷。但现在,这一现象开始逆转。供需关系变化,人工成本日渐上涨,与十年前相比已经翻了近三番,这也倒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适应生产。
华欣家纺有限公司是杨汛桥的一家大型家纺企业,该企业拥有亚洲唯一的瑞士全进口33码梭拉机,每台单价高达700万元左右,同样,该企业还拥有德国原装进口经编机。每年企业都会把利润的一大部分用来设备的投入与更新。“只有好的设备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总经理胡小明说。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同样先进的设备,意大利的面料生产商可以生产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一米的面料,而我们却只能生产数十元一米的面料,差别就在技术,而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才手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县经信局企业发展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绍兴县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甚至可以用“求贤若渴”来形容。
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祥说,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在变化,任何机器的先进性都是一时的,作为纺机制造企业必须有自我淘汰的精神,而这种“淘汰”是建立在“强大的研发实力”上的。为此,“越剑”每年不惜重金聘请行业内著名专家作为研发骨干,现在企业研发中心集聚着各种机械方面的专家和行家。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