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供应链管理落后 服装企业为“快”所累

来源:中华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6日

ZARA创造的“快时尚”模式,是中国服装公司在过去几年最热衷学习的方向。但多家服装企业近日发现自己正为“快”所累,因“快”变慢。

近日以来,休闲服饰品牌美特斯邦威(002269.SZ)饱受库存危机带来的困扰,根据美邦2011年三季报,公司总流动资产60.18亿元,其中存货已达29.82亿元,占比49.55%,占流动资产近半数的存货,已成为影响其持续经营的主要原因。

拟于中小板上市的服装企业海澜之家也因高存货备受质疑,根据其预披露的招股书,2011年末公司存货达38.63亿元,占总流动资产高达56.82%;2009、2010年存货周转率仅为0.79、0.88(业内运营良好企业存货周转率通常在2~3之间)。

电商类服装企业同样难逃此劫,创立于2007年的凡客诚品,4年来实现销售额近40亿元。而由于不断引进新品,营销不到位,从而导致库存增加。根据三星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凡客的总库存高达14.45亿元,而2011年底和2010年底,这一数字分别为8.5亿元和1.98亿元。

快时尚的路线,在中国服装企业当中,出现了一系列“水土不服”现象。

橘生淮北

长期研究中国服装行业的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高级顾问张大志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推荐ZARA的成功模式。ZARA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零售品牌,1975年创于西班牙,是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服装商,在世界各地超过56个国家设立2000多家服装连锁店。在过去五六年平均增长都达25%,即使是在2008年欧洲陷入衰退的时候,它第三季度的增长仍然达到18%。

“国内很多企业对于ZARA的学习只停留在某一方面,比如它的买手模式,但对于其他的管理模式却一知半解。” 张大志告诉记者。

美特斯邦威,曾被视为中国最接近ZARA的公司。与大多以工厂起家的服装品牌不同,创始人周成建依靠生产外包创立了“虚拟经营”模式,以摆脱掉自有工厂的桎梏。为了了解ZARA的运作模式,周成建还专门把一些订单交给ZARA在中国的代工厂,并自己到这些工厂详细了解整个运营过程。

另一个公开学习ZARA的是电商企业凡客诚品,一位接近该企业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凡客一直在学习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买手模式,所谓买手模式,就是收集流行信息和对零售市场中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以最快的反应紧跟时尚。凡客将市场上的流行服饰和元素收集起来,加上设计师小小的改动,然后快速将设计样板拿到工厂去加工。

任何一家ZARA模仿者都会被告知,在快速供应链下保持低库存是快时尚模式盈利的基础。但由于大部分中国企业尚处于飞速扩张的阶段,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产量就意味着扩张。

“买手模式让ZARA的模仿者们广泛学习,但相关的供应链时间管理和库存管理却很少有人学习。” 张大志表示。在服装行业里,这些衣服在仓库里每滞留一天都意味着贬值。美特斯邦威的净资产约为32亿元,而仓库里那些过季衣服已占其净资产的近一半。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70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