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五’以来,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纺织企业,对于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的需求正在上升。纺织工业的技术升级将为我国纺机制造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中国纺机市场再次推向世界纺机制造商关注的制高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举办的2012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格外受到业界的关注。展会上所展示的产品及其技术必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风向标。”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强调了本届展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展企业热情高涨,主办方首次遭遇场地不足难题”
王树田介绍,本届展会的招展工作进行非常顺利,去年10月份展位就预定一空,但与此同时,仍然有许多企业申请报名参展,等待在参展候补名单中。王树田说,这也是他们举办展览会以来首次遇到了场地不够用的难题。主办方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得到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支持,临时又追加了半个展馆,才使得在候补名单中的80多家企业得以进馆参展。本届展会展出面积将为13.2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30%。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30多家厂商参展。其中,海外企业500家,内地企业700多家。不论是展出面积和还是参展企业数量都创历史新高。
王树田说,展会既是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市场冷暖的晴雨表。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复苏步履蹒跚,难尽人意。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以及对周边纺织生产地区的带动力,依然牢牢地吸引着全球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以及纺织生产企业的目光。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纺机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0.13亿元,同比增长27.07%亿元,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达76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出口22.5亿美元,进口53.6亿美元。今年是我国进入“十二五”时期的第一年,也是十分关键的一年,许多纺机企业都希望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通过本届展会将其最新研制的能够适应纺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的自动化程度高、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新设备展示给用户,并且获得他们的认可。
“海内外知名企业悉数到场,恒天集团包馆展示国企实力”
王树田说,正是中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使得许多世界著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如欧瑞康集团、立达纺织、格罗茨、必佳乐、丰田、村田、特吕茨勒、圣托尼、史陶比尔、卡尔·迈耶、迪罗等都将带着他们刚刚在ITMA2011上展出的产品前来上海参展,有的企业甚至还将首次展出最新研发的产品。
王树田说,从这次展览会报名情况也可以看出,国内纺机企业成长非常快。这不仅反映在参展企业的数量增加,也反映在骨干企业的参展面积和展出品种都有所增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纺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恒天集团将包下一个整馆携旗下的经纬纺机、恒天重工以及他们新近收购的立信工业、AUTEFA等30多家境内外纺机生产企业共同参展,参展产品涵盖棉纺、化纤、印染、织造、非织造等领域。王树田说,在纺机展览会的历史上从来不曾见过一家企业能够包下一个展馆参展,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恒天集团在纺机领域的实力。另外,太平洋公司展出面积也达1500平米,展出的产品主要以自动化、数字化为特征的节能环保新型纺纱机、多功能产业用设备、新型化纤成套设备和智能化织造设备为主。
“展品紧扣行业产业升级主题,体现设备自动化水平”
在谈到本届展会上会有哪些新的技术和设备呈现时,王树田说,《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要重点发展8类高端纺织技术装备,加快50项纺织机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积极推广7个领域中的38项纺织机械先进适用产品和技术,即“50+38”项目。许多企业都在“50+38”项目其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并投入到适纺性强、节能、降耗、机电一体模块化结构设计的棉纺机械集聚纺、转杯纺和络并捻新设备,机电一体化的高速剑杆织机、智能型喷气织机,智能化针织圆纬机、电脑横机、高性能经编机,具有差别化功能的化纤成套设备,具有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能力的高质、高效、环保的印染成套设备以及产业用纺织品设备的开发中。所以,在今年的展览会上,观众一定会看到这些设备的最新研发成果。而且,这些设备所展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紧扣当前纺织行业产业升级主题,体现高水平的自动化程度。另外,从主办方的角度也对展出产品的规则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允许细纱长车进馆,而以往的展会上长车是不能整台展出的。这次将有经纬纺机、上海二纺机和常州同和纺机三家企业展出细纱长车。
王树田说,“十二五”期间,我国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终端产品消费比例将由“十一五”期间的51:29:20调整到48:27:25,再一次表明行业要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步伐的决心。所以,在这次展览会上观众也会看到伴随这一变化的纺机新产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