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在消费者脑海中是同廉价劣质产品联系在一起的。不过眼下,许多外国企业家寻求通过给他们在中国生产的自有品牌产品增添设计价值和更精湛的工艺来改变这种印象。
美国商人本·沃尔特斯2003年第一次来到上海时,这个城市正处在一股建筑热潮中。低矮的建筑物被推倒,为高层写字楼和住宅区腾地方。对商机敏感的沃尔特斯注意到,几乎所有建筑工人都穿着一双帆布胶底的“解放鞋”。
这种样式简洁又实用的鞋引起了这位新泽西人的兴趣。作为美国一些通用塑料公司和中国供应商之间的中间商,他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
沃尔特斯同一个设计小组创立了Ospop品牌,并于2007年推出了第一个款系的运动鞋和包具。
虽然看上去同普通的解放鞋差不多,但沃尔特斯的鞋子由于使用了双重硫化橡胶底、人体工程学内底和更好的材质而得到改良,同时还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在过去四年,沃尔特斯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以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卖出了2.8万多双Ospop运动鞋,每双售价在48至73美元之间,是解放鞋的20倍。
沃尔特斯说:“从价格上就能看出来,我们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廉价的中国制造产品。人们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在过去五年有了很大变化。全球受过教育的消费者都知道,一些世界顶尖产品现在都是‘中国制造’。不过,多数时候是为外国品牌生产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