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终端纺织消费增长放缓和产能快速投放影响,去年11月至今,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的利润一直为负。不过随着下游聚酯新产能集中投放在即,以及上游对二甲苯(PX)价格存在下滑的可能,PTA生产企业有望找回久违的赚钱效应。
聚酯新装置开工在即
由于终端需求增长缓慢,聚酯和PTA产品持续亏损,原定于今年3月~5月开工的PTA新产能,以及原定于今年二季度集中投产的聚酯装置纷纷推迟开工。
资深PTA分析师王晓磊告诉记者,考虑到每年8月~10月是聚酯产量的高峰期,所以预计新装置在6月~8月开工的可能性较大。
和聚酯一样,原定于一季度开工的两套PTA装置的实际投放时间也在推后。据王晓磊介绍,远东石化70万吨和桐昆150万吨装置,预计分别推迟到今年5月和6月开工,由于桐昆PTA是自用,所以实际新增产能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荣盛控股集团一位资深市场调研员告诉记者,此前业内预计今年3月~5月是PTA集中投产期,但随着新装置推迟、老装置检修,PTA现货也因此维持震荡盘整的格局。
“目前PTA行业平均开工率在85%~90%之间,和前期相比,下游聚酯的库存已减少到一周左右。”上述调研员告诉记者,目前PTA供需较为平衡,除聚酯工厂40万吨、PTA工厂40~50万吨的常规备货和库存外,将近40万吨的流通货源大多集中在几大贸易商手中,“现货很少,预计只有10万吨左右”。
此外,记者从萧山会议上了解到,近期开市的甬商所PTA现货递延交易系统,由于系统实行订立价开票模式和电子撮合交易,正成为PTA企业的另一个现货购销平台。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