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16日,2012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交流大会在重庆召开。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地方工信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展开了一场企业与政府间“多对多”的对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会上强调,要坚持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紧密结合。
大会由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和中纺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工信部、中纺联合会的领导,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有关纺织服装园区、企业代表近300人出席了大会。
纺织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从纺织产业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对于中国纺织产业来说,产业转移主要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要率先实现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重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跨区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纺织产业转移必须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产业转型升级上。
朱宏任指出,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实现产业提升,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要与培育优势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注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王天凯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纺织产业转移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纺织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纺织行业的比重得到快速提升。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9.7%,比2009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其中中部五省占到13.9%,比2009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和纺织资源紧缺的矛盾,棉纺织和服装成为优先和重点转移的行业,转移项目的比重达到70%以上。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服装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5%,比2009年提高6.9个百分点。
2009~2011年,服装制造业产值增长超过一倍的有8个地区,分别是江西、湖北、河南、辽宁、安徽、湖南、四川和河北。近几年,向中西部转移棉纺织规模超过600万锭,2011年,中西部地区纱、布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39%和24.2%,比2009年提高5.3和3.5个百分点。产业转移促进了东、中、西部区域持续调整和协调发展。
王天凯在会上强调,整个产业也面临着世界经济一波三折、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人口结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挑战,行业必须主动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对今后5~10年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产业转移其实质就是升级,要坚持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紧密结合。
此外,大会以“转移、升级、创新、共赢——中西部纺织产业转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举办了对话及交流活动,政府和企业之间进入了更实质的交流对接环节。王伟围绕《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中国纺织产业如何科学有序地转移”以及“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国家和政府对纺织产业转移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未来产业发展将呈“量放缓,质提升”的趋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