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当时的即墨镇上,有一些身怀服装生产技术的能人,开始大胆地进行服装生产,并在集贸市场的一角摆摊出售。1980年后,在共济街南端河滩上形成了一个服装市口 。依托以即墨镇为中心,以留村镇、大信镇为主体的服装生产基地,一两年间,该市人口从最初的60户发展到上千户。
1983年,由于商户迅速增加,客商纷纷涌来,原场地已无法满足经营者的需要,有关部门投资50万元,在墨水河滩平整场地,扩大经营面积,将河滩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服装批发市场。
198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鹤山路贸易区南端、横河北岸,投资165万元,建设一处占地3.2万平方米的大棚市场。该项目于1987年10月1日投入使用,设置水泥摊位4850米、玻璃钢瓦棚1.05万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1.6万平方米,对1000多家服装经营户进行了搬迁。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即墨市委、市政府实施“商贸兴市、以市兴城”战略,市场商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在鹤山路中段投资1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大型室内服装市场。
2006年6月份,投资8亿多元的中国即墨服装市场开工建设,并于 2007年10月27日投入使用。市场占地354亩,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分A 、B、C 、D 、E五个经营区,共设置商铺7168个 ,拥有经营商户6000余家。其中 ,外地商户近3000家,总经销、总代理、厂家直销商户2000余家,品牌经营商户40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3万余人。市场辐射范围包括上海、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新疆、青海、江苏、东北三省和山东半岛等地区。2005年至2009年,该市场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十大服装市场,位列第三。2011年,市场完成商品交易额128亿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