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服装业再现产业转移,继2008年服装业订单向东南亚转移后,如今,部分欧洲国家中高端服装品牌的生产也开始向欧洲回归,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正成为新的服装制造中心。所以中国服装企业仅靠批发和外单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品质、品牌提升才有竞争力。
石狮市纺织服装商会相关人员分析,一方面,低端制造生产线已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另一方面,中高端制造生产线向欧洲回归,泉州纺织服装企业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考验。
最近,石狮的一家企业处境艰难。两年前该企业还在做服装加工,如今已改行做起了电子行业。该企业负责人说:“2006年我们做一套欧洲户外服装可以赚两三百元人民币,然而近年来,形势越来越不好,最惨的时候一套只赚几毛钱,有时候为了争抢客户,大家连不赚钱的订单都接。”
据了解,目前泉州不少纺织服装企业给欧洲的服装品牌做代工。但是,自欧债危机以来,来自欧洲的订单量和代工的利润都在不断下降。宝德集团服装设计部总监刘开定坦承:“近两年,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公司的海外贸易有所下降,生产线的产能产生了富余空间。”对此,石狮市童装行业协会秘书姚通表示:“最近两年来,做代工批发和外单的泉州企业,确实越来越艰难了。”
据了解,目前在H&M、ZARA等欧洲国际品牌专卖店,服装的产地除了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外,已经出现了西班牙、土耳其、摩洛哥、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的名字,“中国制造”全权包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欧洲国家的制造业回归渐成气候。
对于欧洲时装品牌的生产线回归,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直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最重要的当然是成本,中国制造现在的成本已经没有优势,另外,欧债危机导致当地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企业将制造业撤回欧洲,也可以缓解当地的失业问题。”
“在中国制造的性价比,已不再让我们感到满意。”法国某时装品牌近期将其海外生产业务移至匈牙利,其生产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