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服装业比作一座知识宝库,深圳服装业绝对处于公认的“显学”的位置,深圳服装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打造,已经从最初的传统优势行业成功过渡到如今高设计含量、高附加值的时尚创意型产业。深圳的服装行业成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对它的学习、借鉴、研读,已经成为业界一道逶迤而夺目的景观。深圳服装业的魅力究竟何来?如果把深圳服装业的累累硕果比作一个方程式,究竟是什么样的逻辑支撑着这样一种叹为观止的推演?如果放诸于广阔的中国服装业乃至于全球时尚业面临变局的时代坐标中,它的时尚内核能否在新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地缘之利
追索中国纺织工业布局的变迁逻辑,如果说江浙粤鲁闽五省是中国服装业的重心所在,那么长三角和珠三角则是中国服装的东西两极。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地处亚太地区中心位置,具备依托泛珠三角,辐射东南亚及亚太地区的先天地缘条件。尤其是香港与内地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CEPA)之后,深港一体化进程加快。香港是亚洲服装集散地和东方购物天堂,是国际著名的时尚中心。深圳服装业的起步和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制衣业的内迁。由于深圳服装业长期适应外贸出口和对外加工需要,其纺织服装设备、总体技术水平和加工设备水平都占有绝对优势;加之毗邻香港,信息灵敏、交通便捷,能及时了解到国际服装款式、色彩、面料及国际服装市场的变化动态,对世界潮流的把握又领先一步,所以高超的工艺和产品创新能力吸引了内地商家。深圳又是一座移民城市,包容性强,各种新思想,新创意不会轻易被排斥消融,为时尚的产生和流行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展览会、论坛、流行发布会、企业订货会、设计师沙龙、街头时装秀等时尚活动一年四季接连不断,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时装文化氛围。因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开放环境,一直是引进、开创、传播流行时尚的前沿阵地,居民的时尚意识在国内处于超前地位。近水楼台先得月,使得深圳服装业有着极佳的发展服装业的地缘优势。
平台之实
深圳市正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向国际性现代化都市的目标迈进。在这样的强烈变革中,深圳服装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具深圳服装发展新思路,实施创意产业高端化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整体进行深度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时尚推手通过对时尚平台的大力塑造,使得深圳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时尚策源地。
深圳市政府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呵护、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鼓励传统产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这是深圳工业发展的战略之一。深圳市政府相继颁布了《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优势传统产业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加快改造和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放在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政府又相继强化产业聚集基地、区域品牌战略等政策扶助手段,力推传统产业就地升级。
自2001年开始,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就组织每年一届的“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2004年获得UFI国际权威展览认证,目前规模已经发展到展览面积8万多平米,3500多家参展商,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服装品牌展会之一。深圳服交会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贸易平台,它正致力于成为整合时尚资源、传播时尚价值,推动中外服装产业与时尚关联产业深层次发展与全方位融合的开放性平台。
深圳市政府和服装行业协会牵头,启动“深圳女装区域品牌”打造工程,发展时尚创意型产业、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在“深圳女装区域品牌”打造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规划是实施深圳女装“走出去战略”,开拓更广泛的市场。为此,“深圳女装区域品牌”促进委员会一方面开展以“时尚深圳”为主题的深圳女装全国巡展活动,同时也积极开拓参加国际间的交流。2008—2010深圳服装连续三次组团参加的伦敦时装周,开创了中英时尚交流的里程碑,引起了欧洲时尚界的高度关注。
深圳市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成为深圳市重要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03年开始规划,总规划面积14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产业用地规划为108万平方米,引进国内知名服装企业22家;二期总部功能区规划用地超过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服装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总部大厦、孵化器、研发中心等项目。建成后的服装基地,将集聚深圳服装行业30%的产能,形成行业产业高度集聚合力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该服装产业集聚基地已有华兴、影儿时尚、兴亿(一期)、中惠福(一期)、歌力思(厚裕)5家公司投产;龙浩(城市俪人)、玛丝菲尔(一期)、海君、美宝和、诗琪丽5家企业主体建筑已经封顶;沐兰、奔霓诗、叶子、台茗、飞影思、默根6家企业已奠基动工项目等。预计到2013年底,该服装基地的22家企业都将投产运营,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初步形成服装产业规模的集聚。深圳服装产业集聚基地在促进国内服装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时尚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业态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创新之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