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老牌国际高端运动品牌,Adidas开始了大手笔的品牌新概念营销
变局
Adidas总部位于德国Herzogenaurach。2011年,Adidas一边四次提高年度销售额预期,一边翻新了总部大楼,大楼焕然一新,充满现代气息。大楼的办公区秉承简约风格,空间宽敞,陈列了Adidas的产品。外部玻璃过道的顶部横跨着一道道象征运动鞋鞋带的白色弧线。
对于Adidas来说,这预示着又一个新的开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出于对奥运后市场的乐观预估,Adidas加大了经销商的库存量。为了及时清理库存,激活现金流,经销商不惜对产品大打折扣,此举不仅伤害了Adidas的高端品牌形象,而且导致很多门店亏损,造成“双输”,Adidas与经销商的关系一度紧绷。
由于库存无法出清,经销商不愿意进货,导致销售终端缺乏提振力,产品积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Adidas改变渠道策略,帮助经销商清理库存,共度难关,以便在2011年轻装上阵。如今,大中华区已经成为Adidas的全球明星市场。2011年前三个季度,Adidas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9亿欧元,与上一年同期7.21亿欧元相比,同比增长25%,除去汇率因素,同比增长28%,增幅居Adidas全球六大市场之首。
Adidas的成功不仅在大中华区,据德国媒体报道,目前Adidas未因欧元债务危机受到大的影响。“我们并未感受到什么影响,一切都进行地很好。”Adidas首席执行总裁Herbert Hainer说。
品牌拓展:时尚化年轻化
作为一家老牌德国企业,Adidas曾经是典型的“德国企业”—严谨、专业而固执,它一直坚持的态度是:“为什么要对他们说呢?为什么要对小孩子说?我们要对话的是运动员!”如今,它正在改变自己的态度,品牌代言人的选择,鲜明地表现出它的巨大转变。
身为老牌国际高端运动品牌,Adidas开始了大手笔的品牌新概念营销,沿用了7年的口号“impossible is nothing”被替换为“Adidas is all in”,意为“Adidas全倾全力”,并邀请歌手陈奕迅和美国女歌手Katy Perry、模特Agelababy、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和梅西、NBA球星Derrick Rose共同拍摄新的广告宣传大片,正式拉开Adidas全球换标营销活动的大幕。
“Adidas全心全力营销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将在今年继续进行,全心全力这个概念和营销活动,已经得到德国总部批准,它将成为我们接下来4年一贯的营销活动。将来会不断地推出以此为主题的延续的营销活动和宣传,去年是这个活动的导入期,今年会进一步地发展。”Adidas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高嘉礼(Colin Currie)说。
从陈奕迅、李冰冰、彭于晏等代言人阵容看,Adidas正在转变态度,将更多地与普通人和年龄段比较低的年轻人进行对话。在周笔畅的新曲《预感》MV中,她穿上Adidas superstar鞋拍摄。Adidas正在扭转运动品牌的单一形象,在品牌精神中加入时尚潮流的元素,将潜在的目标用户扩展到追求时尚的中青年群体。
同时,Adidas希望借助新的slogan,统一旗下各个子品牌的诉求,强化其与母品牌的一致。
子品牌:组合占领细分市场
2011年12月的一天,为庆祝集中了Y-3、SLVR和Porsche Design Sport(PDS)的Adidas风尚中心开幕,Adidas隆重举办开幕酒会。DJ乐团、知名歌手尚雯婕激情献艺,名模张志远和著名主持人、造型师、影视演员、设计师出席。
目前,Adidas拥有三大品牌系列,分别为Adidas运动表现系列(以前的“运动无止境”系列)、运动传统系列(以前的经典系列)和运动时尚系列,给每个系列设立标识,定位不同的人群,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体育用品公司按照服装和鞋类划分的方法。
从横向看,Adidas正在从它最擅长的足球体育用品领域延伸触角,伸向篮球、户外、慢跑、训练、时尚等领域(尤其在篮球领域向“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耐克发起了猛攻),并针对不同领域的消费人群特征,确定不同的品牌代言人,然后根据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分出高中低价位的子品牌。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Adidas能够更清晰地发现高盈利产品。
三大品牌系列,八大子品牌,以其涉及的领域、对准的人群为横坐标,以价位为纵坐标,在新的品牌口号“Adidas is all in”的统摄下,构成了一个品牌矩阵。
“根据我们的调查,Adidas的品牌特性,可以说打动了消费者的心,我们可以把品牌的特征很好地传递给消费者,使Adidas成为一个消费者更喜爱、更热爱的品牌。可以说Adidas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高嘉礼说。
区域重组:调整架构
2011年年底,Adidas在中国的第一家户外体育用品店登陆哈尔滨,这是它在体育用品零售门店相对饱和的一、二线城市的最新尝试—开设各项运动的专业门店。今后,Adidas还要开设专业的篮球店、跑步店等。
哈尔滨户外店的开设由Adidas中国北区的团队掌控,而非Adidas中国区上海总部。“他们负责保证活动顺利进行,”高嘉礼说,“我们在中国现在有近7000家店,各区域必须确保每家店的管理是正确合适的。”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庞大与多样,Adidas在2009年年中开始调整区域架构,将东、南、北区更为细致地划分为东、南、北、中(西)区。2011年4月,Adidas在成都成立西区总部办公室。过去,各大区的任务主要是与当地经销商沟通,而现在他们有了更多营销上的自主权。在2011年10月召开的订货会上,经销商发现,他们领到的产品名录不尽相同,Adidas根据每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和消费特点,给出了不同的产品供经销商选择。而在过去,各地经销商拿到产品目录是一样的。
这个体育用品巨鳄,正在化整为零、及时应变,更加适应这个在地域上纵跨了北半球大部分纬度的国家,为处于各种气候环境中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
与此相对应,更加细致的分区有助于Adidas的规模扩张,渠道下沉计划帮助Adidas渗透到中国更为广袤且分散的四线到七线城市,一些城镇的名字甚至连中国人都感到陌生,比如山东莒县、黑龙江兰西县、福建平潭县等等,从总部直接控制这些终端无疑是艰难且效率低下的。因此,赋予区域更多的自主权、缩短决策链成为必然。很多跨国公司在项目决策和资金审批方面,由于环节太多,常常要几个月时间,其灵活性和市场反应速度远远落后于中国企业。Adidas此举将改变它“因庞大而难以转身”的问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