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东莞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查:虎门服装业转型困境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8日

201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外界发现东莞经济的回落速度超乎预期。

一季度GDP仅增长1.3%,在广东21个地市中垫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6%,为广东唯一负增长城市。

这座劳动密集型产业颇为集中的城市,也在努力打造诸如松山湖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然而,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这座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就地转型升级?

有人说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总部和研发等留在本地,然而,5月初,一则“虎门服企总部出走”的消息,触动了虎门各界的敏感神经。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服装名城”,虎门镇是东莞镇域经济的典型代表,2011年当地实现生产总值347.38亿元,并蝉联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位。

消息称虎门土生土长的服装品牌“温纯”已于4月份将其总部从虎门迁往深圳,并且带走了公司附加值最高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部门。另外还有塔吉、伊韵儿等品牌,也将部分总部职能转移到广州或深圳两大中心城市。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虎门被列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这一具有代表性企业出走引发了更大的担忧,生产企业搬到粤北、粤西,研发等搬到广州、深圳,当地如何转型发展?

虎门的服装从业者们或许并没有太多心思考虑转型,他们更在讨论如何“先活着”,他们坦承正在经历一场严冬的考验:订单下滑、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正在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他们期待一场蜕变,来摆脱已经不堪重负的发展模式。

东莞的下一站在哪里?

虎门服装业危机再现: 劳动密集型块状经济模式难改

在虎门开了8年出租车的丁师傅发现,今年的生意不太好做了。

每天早上,他都会把车开到虎门镇中心的黄河服装城附近等生意。这里是广东省第二大的服装交易市场,这里也由此成为虎门镇人流量最大的区域。

但今年以来,丁师傅发现商贸城的人流量明显减少了。“往年这个时候我一天能拉三趟货,现在可能两三天才拉一趟。”这让他意识到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

丁师傅的感受并不是特例。虎门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正和他一起承受着生存的压力。

奔踏服饰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罗敬盛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以来,公司接到的订单相比往年也要少30%到40%,正在想方设法找销路。”

这是虎门服装业的一个缩影。虎门镇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总体出口订单下滑大概有三成”。

上述负责人亦表示,虎门服装业面临的困境还不限于此,虎门服装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从2005年之前年均20%的增速,回落到如今5%~8%的增速,“基本跟GDP增速持平”。

此外,人工、原料、厂房租金以及生产监测等成本的进一步上涨,也挤压了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人工成本为例,虎门服装企业普工工资从2010年的1200元/月,上涨到如今的2000元/月以上。

“好的时候服装业的毛利率大概在20%~30%,现在只有约5%~8%。”上述负责人说。而在5%~8%的毛利润中,出口企业还要承担人民币汇率浮动所带来的损益,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不敢贸然接外贸订单。

正是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危机冲击下,虎门“有1家大型和20多家中小型的服企倒闭了” ,上述负责人说。

虎门服装业面临的困境,是“东莞模式”发展到当下遭遇瓶颈的一个缩影,“东莞模式”的崛起之路,早已注定其外向型经济的结构,每当国际经济危机袭来之时,东莞总是受伤最严重的。

另一厢,在港台资本为东莞带来制造业的同时,东莞人没有与其争利,而是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传统的服务业。他们修建了大量的厂房、酒店和餐馆,依靠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大量人员消费需求,发展了东莞本地的消费类服务业。

由此而生的问题是,东莞虽然“藏富于民”,民营资本却没有广泛的涉足到制造业乃至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只能依附于外资控制的传统制造业生存。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在此经济增长模式之下,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基石。一旦制造业受出口影响出现危机,便会逐渐演化成整个“东莞模式”的危机。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5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