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棉花市场而言,在承受外围压力之外,还有自身难以言表的各种难处。首先是全球下游纺织消费疲弱,导致库存高企。
对于产销和库存数据的预测,美国农业部和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各有不同统计口径,但观点基本一致。
美国农业部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连续多次在月度供需报告中对库存数据做了比较大的上调。2月供需报告中对全球库存1323.2万吨的预测,调整到3月报告中的1356.9万吨,再到4月供需报告中的1438.6万吨。
其中,4月报告中主要将印度的期初库存上调76.2万吨。5月份的供需报告继续上调全球棉花的期末库存,下调棉花消费量。中国的库存消费比高达68.4%,多次调整过后,美国农业部对2011/2012年度全球消费预测前后相差250万吨,其将中国消费量调减120万吨至900万吨出头。
由于中国去年启动的棉价保护政策,导致大量外棉向国内集中,中国国内库存问题更甚。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则预测今年中国库存达到500万吨,同比翻倍还多,但全球其它国家地区库存增加14%左右,为810万吨。
低迷的国内纺织需求和高位的库存数据,使国内政策制定者左右为难。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