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青春赌明天。”用这句歌词形容眼下疆内棉企似乎一点不为过。
端午节小长假后,国内棉花现货市场并没有沾上节日的喜气而潇洒起来,不但有价无市,成交冷清,而且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加上农发行棉花收购贷款还款日期临近,囊中羞涩的囤棉企业纷纷将棉花质押到银行和交易市场融资还贷,继续赌后市行情。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近期棉花现货价格连续两天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昨日,中国129级棉花为19648元/吨,下跌56元;229级棉花为19351元/吨,下跌40元;329级棉花为18431元/吨,下跌30元。目前整体价格比去年收储价每吨低了1550元,比去年3月现货最高价每吨则低了9000多元。
“2011年度棉花收储工作已经在3月31日停止,再没有棉商和棉贩上门收购棉花了,最近我们找了当地的一家担保公司,像抵押房产一样,将棉花质押到了一家商业银行,贷出了60多万元,基本归还了农发行的贷款,暂时渡过了难关。”近日,阿克苏一家轧花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去年加工了近2000吨棉花,交储了1500多吨,到目前还有400多吨高等级棉花囤积在厂区内。按照每月每吨120元利息计算,从去年10月到现在,每吨利息已经达到960元。如果以目前的市场价格销售,利润每吨比交储少2400多元。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去年籽棉收购价格每公斤达到9元左右,积压在库房和站台上的棉花每吨已亏损2600元左右,累计亏损达100万元,选择质押贷款也是无奈之举。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