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织专区 >正文

浙江绍兴县: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产值1720.1亿元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9日

绍兴县作为工业大县,靠工业起家,靠工业兴县,靠工业富民。全县1.63万家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县约60%的经济总量、70%的财政税收、80%的外贸出口、90%的劳动就业。当前,绍兴县已形成集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有纺织类企业9000余家,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产值1720.1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同时我县还拥有全球最大的轻纺产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在发达的纺织制造业水平基础上,大力发展纺织创意产业,更多地赋予各类纺织品新的文化内涵,才能使这个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绍兴县充分发挥“纺织大县”的固有优势,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集聚促转型,以创新驱动强工业,初步实现从“一业独大”到“三业并举”、从“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的良好态势。

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64亿元,增长9.1%;其中工业增加值112.15亿元,增长9.8%。1~4月,财政总收入47.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20亿元,分别增长7.8%、10.6%;工业投入65.11亿元,增长10.4%;实现出口28.34亿美元,增长5.0%,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前列。

纺织占工业经济总量的58.5%,是最大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二是集群优势。形成了从前道PTA到织造、印染到服装家纺等完整的产业链,现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745家,化纤、织造、印染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8%、5%和30%左右。三是市场优势。拥有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去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达890亿元。

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加快纺织业的转型升级,让它由“优势产业”变成“强势产业”。绍兴县以示范区试点建设为契机,以印染产业集聚升级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化纤差别化、面料功能化、印染高端化、服装家纺品牌化和技术装备信息化,大力实施纺织产业“4个千亿”计划,即到“十二五”期末,纺织原料、印染、服装家纺织造3大产业产值和中国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超过4个千亿元,加快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建设。

“双轮驱动”,另一个“轮子”,就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县明确“5+3+X”产业导向(“5”,就是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皮革塑料、新型建材、金属制品五大优势产业;“3”即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三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优势产业“5个500亿”计划和新兴产业“金种子”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兴(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绍兴县把纺织印染、机械装备、高分子新型化纤材料“三大产业”,作为工业强县建设的突破口。这“三大产业”中,机械装备和高分子新型化纤材料,也是与纺织印染产业相邻相关的。这叫“成龙配套”,是绍兴县工业强县建设中有意为之的一种战略安排。

政府的主导作用,除了政策引导与政策扶持,还体现在要做好“单家企业做不了的事”。

切实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抓好大项目大企业的培育与引进、市场的建设与拓展,是绍兴县致力抓好的“三大平台”。

目前,在平台提升方面,绍兴县以2个省级开发区、5个省市级小城市试点镇为重点,加快推进柯北二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力、带动力强的工业集聚区。在项目建设上,突出招商选资“一号工程”,重点支持浙商、越商和轻纺城布商回乡投资,力争“十二五”完成投资250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20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0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20亿元。在市场拓展上,在提升发展轻纺城实体市场的同时,全力加快“网上轻纺城”建设,目前已有注册经营户5.5万家;在着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力保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力拓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力争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出口大县地位。

重“扶优”。跟踪管理50强龙头骨干企业,分类帮扶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重中之重是加大对44家创新型成长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创建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4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织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