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枣庄市市中区区情概况
枣庄市市中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突出。枣庄市地处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中间,淮海经济区中心、京沪线之中点,鲁、苏、豫、皖交汇处,是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被誉为山东省的南大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之形成了自然聚合、南北交融、东西贯通、相互依存的区域特点,历来为商家所青睐。这里交通便捷,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构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全方位立体式交通网络。境内有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由枣庄直达北京、上海只需2个半小时,交通十分便利。
枣庄市是一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东部地区被国务院批准的唯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城市。这里历史文化灿烂,7000多年前,枣庄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近代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煤炭公司和第一张股票在此诞生。英雄的铁道游击队和壮烈的台儿庄大战,使枣庄市驰名中外。世界之最的“冠世榴园”,依山傍水,幽雅奇秀。具有千年历史古韵、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古韵犹存,宏伟壮观。在原址复原重建的台儿庄古城被评为最具潜力的旅游、休闲胜地。
市中区是枣庄市的经济、商贸、金融和教育中心,辖区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50.6万人。区内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3个市级工业园,特别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新型产业示范园,将为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已形成煤电、建材、纺织、橡胶产业为支柱,同时拥有机械、化工、电子、新型材料和食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16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9亿元。目前,全区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绿色城市,成为了宜学、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
二、市中区纺织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纺织产业是市中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出口创汇极具优势的产业,历届区委、区政府都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近年来,为加快经济转型,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纺织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现代产业集群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协会、企业的各自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始终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引智作为推动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现代纺织服装工业,取得显著成果。
我区2008年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文化衫产业创新基地”;2009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2010年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工业发展推动奖”;2011年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工业超百亿元重点集群”。
一是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已建成2个功能相对配套的纺织工业园。辖区内纺织企业达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9家,在岗职工4万余人,各类机械设备30000余台(套),产品达3000多个。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纺纱、织造、染整、印花、制衣、贸易等上下游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2011年全区纺织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幅18.6%,实现销售收入111.15亿元,利润6.5亿元,利税11.68亿元。生产服装69544万件,同比减少9%;生产棉纱58177吨,增长26%;布37548万米,增长35%;完成出口交货值2.3亿美元,增长6%;其中,自营出口创汇1.35亿美元,占全区出口创汇额的52%。今年1—5月份,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6.77亿元,同比增长29%;利税4.88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
二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国内先进的织造、染整、印花、缝纫设备替代了原有的落后陈旧设备。能耗高、产品档次低的针织台机已被高速大园机替代,高速电脑缝纫机普及率达到70%以上。通过技改,提升了产业集群装备水平,为产业的提档升级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后劲。
三是自主品牌取得新成果。全行业先后注册商标达40余件。金田公司自主研发的“劲仔”牌休闲系列服装,去年被授予“山东省著名商标”。恒润公司自主研发的防辐射针织面料,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两项专利证书。华派集团自主研发的“时尚家族”亲子装、情侣装系列产品,澳华公司的“澳华”牌男、女职业装,世纪公司的“贝乐美”牌系列童装,奥林公司的“爱之堡”系列针织睡衣等都已推向内销市场试销、展销。我区纺织服装贴牌加工与自主品牌并驾齐飞的格局正在形成。在国际金融后危机、欧债危机和生产成本持续高涨的大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四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区与区工商银行共建的《市中区纺织产业集群小企业联保融资》平台已有效运转,“年度贷款额度3亿元”,此举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产业集群融资创新奖”;以金田服饰公司为依托,成功申报并获批了全市第一家市级研发平台,今年正积极争创省级研发中心。与东华大学共建的“研究生实习基地”,正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专利转化、服装设计、网络营销、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中;我们还通过精心筹办每年一届的中国•枣庄针织文化衫交易会,组团参加国家、省服装博览会,组织骨干企业经理到外地参观学习和参加国内外有关会议及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网信息传播等,积极为企业搭建了商贸平台。
三、纺织产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目标
为更加有力的推动纺织产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对纺织“十二五”发展做出新的规划,力争实现5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1、培植产业链6大龙头企业、10大纺织集团、20家纺织骨干企业。培育销售额过50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3家、过5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10家,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企业10家、过2000万美元3家、过5000万美元企业2家。龙头骨干企业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普及率达到80%。
2、培育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5个;创建市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3—5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3家。建设1个功能相对完善的纺织服装商贸市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