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上半年纺织业态势下滑 国内外棉差价过大是主因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9日

行业呼吁尽快出台棉价调整政策,解决国内外棉花差价过大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整体处于下行态势的背景下,纺织行业亦受到冲击。据7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1-5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449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3个百分点。

从企业效益来看,企业利润持续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17亿元,同比下降2.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4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18.6%,较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28.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状况,目前中国纺织业日子更加难过。前5个月数据均显示,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整体呈现下滑态势。生产增速下降、出口数量减少、企业效益下滑令纺织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棉价是最大问题

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及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影响纺织业运行的主要问题。

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且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国2011年纺织品服装全球进口额比上年增长了8.6%,而今年1-4月仅增长了3.4%。欧盟需求下降明显,1-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下降11.2%。国内市场受物价高位、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也呈现出增速放缓趋势。

“除了市场等因素,纺织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内外棉花差价过大。”夏令敏告诉记者,国内外棉花差价悬殊令中国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由此引起国内市场需求受到影响。

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外棉价差不断拉大。截止到7月5日,国内外棉价差约为4500元/吨左右。持续加大的国内外棉价差,严重削弱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我国1-5月棉纱出口数量同比下降9%,棉纱进口同比增长78%,纯棉坯布进口同比增长133%,棉制品出口额同比下降3.4%。中国棉纺协会跟踪的棉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40%,3万锭以下纺纱企业减产、停产面接近50%。新疆是以棉纺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地区,目前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65%左右,全行业销售收入下降了25%,全行业亏损超过3亿元。

“棉花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下半年行业发展。”夏令敏表示,对此,中纺联已组织棉纺行业的几大重点企业,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呼吁尽早出台相应的棉花政策,解决国内外棉花差价过大的问题。

“希望尽快给我们棉纺企业直接发放配额,国家收储的300万吨储备棉和进口的100万吨储备棉能暂缓放储,等棉花价格回升到一定程度,再研究相应的方针政策。”夏令敏说,希望国家出台的棉花政策能够兼顾到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农民利益及国内外市场情况。“我们的呼吁已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他透露。

逆势下行业自救

在国内外棉差价悬殊的形势下,许多棉花生产、销售大省已然优势不在,曾经的优势甚至转变为劣势。众多曾经以棉纺为主要产品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

然而,本报记者在山东走访中了解到,占据我国棉纺行业生产、销售半壁江山的山东省,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了平稳向好的行业态势,整体形势不降反升。

数据显示,山东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共4218户,1-5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2.2%,实现利税同比增长了9.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8%,超过了全行业的整体水平。

山东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志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整体经济走势不好的情况下,纺织结构呈“一棉独大”的山东省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国内外棉花差价悬殊,而山东过去的棉纺企业最多、棉纺产能最大,以做纯棉产品为主,出口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困难可想而知。”

面对棉纺企业比较多的现实,山东的结构调整从前年便已开始。夏志林说,在前年棉花价格飞涨时,山东企业便开始考虑如何减少用棉量,并在研发非棉纤维等替代产品及产业用纺织品上下工夫。

“我们先是开展‘纱线买家进山东活动’,吸引纱线买家到山东来,与全国的纱线买家建立联系,拓宽销售渠道。接着,又开始了多种功能性替代纤维的开发应用,调整传统结构,为今后的转型做好铺垫。”夏志林表示。

同时,行业协会也引导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鼓励更多的企业向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力争在已经建立的服装产业链、家用纺织品产业链的基础上,向产业用纺织品链方面延伸。且目前已初步见到了效果,这对山东省上半年的纺织业数据不降反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还在二月份召开了以棉纺企业为主的技术改造经验交流会,交流优秀企业的经验。”夏志林表示,有一批大企业在当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如今,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山东纺织产业一个新的增长极,其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一个优秀的事例是,我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所用绳索便是来自山东青岛的一家产业用纺织企业。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7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