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缫丝厂、一绸厂、二绸厂到麻纺厂、织布厂、印染厂甚至服装厂,从曾经“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盲目散打到今天抱团发展的集群产业链,井研纺织行业经历了改革“阵痛”,走过了金融“寒流”,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链条,阔步走在织布成衣的康庄大道上。
据统计,井研县共有纺织企业5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户,2011年实现产值40亿元,预计2012年实现产值55亿元。目前,全县拥有纺织熟练工9620人,技术人员1856人,年产各类坯布3.5亿米,是全省最大坯布生产基地县,在西部享有盛誉。
纺织提档升级企业抱团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井研这块丘区土地上,以村镇为单位的轻纺加工业曾一度出现“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繁盛景象。“到上世纪90年代末,企业纷纷转制,井研县纺织行业经历了长达10年的阵痛。”谈起公司的发展史,四川经纶纺织公司总经理龚仲文感触很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挺过来的乡镇企业摇身一变成了民营企业,并再次迎来发展的良机。
“规模倒是起来了,但发展层面较低。”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的龚仲文把企业转制前两年的发展称为"复制型"发展,“短、散、乱,不成气候!”
随着井研县“工业强县”号角的吹响,作为传统老牌产业的纺织行业挑起了全县工业经济支柱产业的重担。200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振兴纺织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在企业用地、技改贴息、企业上档升级、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井研纺织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难以做大做强,主要是设备落后、技术跟不上。意识到这一点后,井研县轻纺行业协会组织业主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技术,采购先进设备,加快了井研纺织企业技改步伐。
“集群发展,集约资源,集聚优势,集成效益。”该县把握“东织西移”契机,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撬动,鼓励纺织行业“抱团”发展。城北纺织服装工业园区渐成气候,20多家纺织企业入驻园区;30余家企业密集在G213线、S305线、乐井路“三线”并串珠成链。
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井研造”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