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第21届“真维斯杯”大赛初评在北京798艺术中心举行。这是大赛走过20年整数关口之后第一次上路,也是李当岐当选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之后第一次担纲裁判长,同时也是祁刚以真维斯杯设计精英会总会会长身份建议大赛主题突出色彩概念之后的第一轮检验。此次初评备受外界关注不在话下。
本届大赛征稿数量稳步攀升至6775份,比上届增长3%,稳居国内各类设计大赛之首。如果说规模增长是在预期之内,那么参赛作品特别是入围作品的色彩驾驭能力则成为当之无愧的看点,而由大赛触发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管理模式更是发人深省。
院校和选手需要淡定
参与多届“真维斯杯”大赛,如今再次坐在评委席上的李当岐,身份有了很大变化,然而深厚的学院背景终究让他在评价大赛时更愿意聚焦人才话题。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大赛都按服装品种来区分,但还是有很多大赛定位不甚清晰。“除了拿女装去参加男装大赛、童装参加内衣大赛这种低级错误,其他的参赛作品基本都能随意串场。”李当岐用一贯的幽默剖析目前大赛市场的尴尬,“试想一个选手捧着一个作品嗑所有大赛,首先在考验他对某一特定类型作品的理解上就已经失去了标准。”
每到大赛启动季,学校便为了在各类比赛中作出选择大费周章。毕竟许多大赛的决赛备战环节都和学校的毕业设计撞在一起,是否值得单独拎出精力来做这件事,的确需要好好掂掇。有的学校甚至把参加大赛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就更需要反复斟酌。
眼下大赛为了吸引注意力纷纷提高奖金额度,一段时间内或许能达到争取稿源的目的,但可持续性并不强。经过时间的沉淀,大赛真正的影响力还是会直接决定其规模。作为裁判长的李当岐认为,大赛宗旨是选拔人才,靠奖金筹码博出位只会把大赛引入歧途。
大赛的稳扎稳打实际上也是出于人才战略的稳妥。大家都在埋怨成才难、成才慢,可是首先要对“成才”有正确的认识。从一个大奖胜出只能说明在这个项目上有驾驭能力,不代表可以揠苗助长、一夜成名,若不脚踏实地历练,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色彩和面料暂时让步
早在两年前,李当岐就提出“大赛主题精准化”的观点,如今回过头来检验仍不尽如人意。本来大赛定位就存在混淆,再加上主题太过宽泛,更让参赛者和评审者难以把控。好比点菜的时候说“随便”还不如具体表明想吃什么更容易满足。
本届“真维斯杯”大赛主题大打“炫”字招牌,这个由祁刚最早倡导的概念本意是呼吁选手绕过单调的黑白灰而改走色彩路线,方向虽准却也点中了选手的“死穴”。
综观此次参赛作品,真正以色彩入围的并不算多。评委们会在第一时间留意那些刻意运用色彩的作品,但无奈服装设计最终要看的是整体把握能力,在色彩运用技巧不高明和把黑白灰玩出高级感觉之间,评委最终倾向于选择后者。
“基本上现在能够画出来的外型,别人都已经做过了,唯有面料和颜色还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在邓达智看来,这两点是最考验设计师品位的,所以初出茅庐的选手一般很难做到,“如果黑白灰冲破了以往格式,细节上彰显创新,仍然不失为佳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