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制造直面成本考验 跨国公司阿迪达斯关闭在华工厂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中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的两倍以上。出口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向东南亚等地迁移,但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仍然明显
  ●“中国制造”面临新兴经济体“挤”和欧美发达经济体“压”的双重压力,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7月18日,阿迪达斯中国公司透露,将在年底前关闭其在华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的全资子公司。而早在2009年3月,阿迪达斯的竞争对手耐克,就已经关闭了在中国的惟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太仓工厂。
  成本上升,跨国公司关闭在华直属工厂
  像阿迪达斯、耐克一样,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正将生产基地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特别是越南、孟加拉国等国,越来越受到欧美客商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支付给工人的薪资远低于中国。
  据某外资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纺织品制造企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88欧元—300欧元,而孟加拉国只有80欧元左右,越南也不到120欧元。中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的两倍以上。
  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介绍,2011年底,海关总署对1856家出口企业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高达80.4%。另外还有56.4%的企业认为汇率成本显著上升,56%的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
  “2008年是没有订单,现在订单倒有,但原材料、劳动力、汇率、资金等多座大山一起压来,接单越多亏损越大,企业痛苦不堪。”浙江嘉兴一家塑料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出口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海关统计显示,从2010年开始,越南、印尼等国家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在欧洲、日本、美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南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所挤占。
  今年前5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日本进口的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为63.3%,回落了0.4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的同类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分别提升了0.7、0.2和0.2个百分点。
  产业转移属正常,“中国制造”核心竞争优势尚未根本改变
  展望未来,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各类成本攀升,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向东南亚等地迁移,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短期内尚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仍将占据重要位置。
  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认为,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以及工业体系,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之间的协作和产业内部的配套都比较完善,这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的。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6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