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以及以人力成本为代表的综合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正令纺织服装企业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部分知名服装品牌和上市纺企陷入经营困境,不少中小企业更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对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一场大洗牌或已难以避免。
近日,据最新消息显示,经阿迪达斯证实,公司将关闭在华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这是否意味着为中国的纺织厂敲响了警钟?
“中国再也不是几年前人工成本低廉的国家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阿迪达斯曾被伦敦奥组委指责其在柬埔寨的“血汗工厂”。公司当时回应称,其缅甸工厂工人月薪130美元(约828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公司在苏州工厂人均月工资则不低于3000元,是缅甸工人月工资的3.6倍。
搬迁为压缩劳动力成本
“早在几年前,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名牌公司就开始将其在中国的工厂搬到了东南亚等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这些国际品牌公司来讲,哪里人工便宜就会搬到哪里。”
2008年8月,法国《费加罗报》曾报道称,鉴于中国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为降低生产成本,阿迪达斯公司准备将部分产品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该报道还指出,阿迪达斯总裁海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阿迪达斯有超过50%的运动鞋在中国生产,但因为目前中国员工的工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公司打算今后将减少在华生产比例。
海纳虽然称减少在华生产比例,但随后回应称,“在中国生产的代工数量是绝对不会下降,也不会关闭中国任何的市场”。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阿迪达斯这次关闭的是公司直属的生产工厂,而代工的工厂还会持续。因为,阿迪达斯只要给代工工厂下订单就行了,不用考虑人工成本问题。也就是说,阿迪达斯将人工成本的上涨风险转嫁到了代工厂家,为订单考虑,利润被压缩的也只能是代工工厂。
除了阿迪达斯的工厂搬家以外,2009年3月,全球排名第一的运动品牌耐克也关闭了公司唯一拥有的鞋类生产设施的太仓工厂,将由丰泰集团管理的鞋类生产业务转移至丰泰位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工厂。
体育产业独立评论人马岗表示,这是一个“大转移和大转型”的信号,阿迪达斯在这个节点宣布撤出,是市场的规律和产业的周期所致。“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使得服装加工类的企业都面临转型选择,ODM(原始设计制造)是中国最有基础和最为实际的一个选择。”
“鉴于纺织服装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阿迪达斯、耐克等公司在压缩成本方面才更看重人工成本,当然也不排除搬到东南亚后有运输成本。”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道,“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相信以后还会有中国的工厂搬到中西部或是东南亚办厂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