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一场关于服装品牌的“政变”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0日

业内人士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会出现,它一定不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白酒、茶叶,也一定不会是某些特定的工艺刺绣。它最有可能在两个行业里面产生:时装行业和珠宝行业。”正因如此,目前,国内的很多服装品牌正在努力实现向高端提升。而烟台本土服装经历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一个品牌发展的临界点,也正需要一个华丽的蜕变。而这也将决定烟台品牌女装的未来的走向。

这里的变化静悄悄 规模企业减少20多家

接单量减半,一家韩国老客户到缅甸建厂,三家老客户将服装订单转手越南,工人每月3000元的工资……面对这一个个的数字,做了30年女装外加工生意的唐寿喜难以平静。烟台代工生产的黄金期已逝去,“如果不转型升级,或将是一条不归路。”

去年年底,烟台提出建设“中国女装名城”,鼓励众多烟台外加工企业培养自主品牌。目前,烟台女装调研工作基本结束,调研结果显示,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截至上半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减少20多家。越来越多的企业由外贸转内销,培养自主品牌。

要想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品牌”战略的提出,意味着烟台服装业的“战略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重压之下想转型 “到建立自己品牌的时候了”

烟台海德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寿喜,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30年,是牟平区服装外加工行业内名副其实的“老大”。然而,面对人民币升值、欧债危机、国内人工成本上涨等现状。唐寿喜清醒地认识到,烟台代工生产的黄金期已逝去,“该到建立自己品牌的时候了。”

“从上半年接的订单看,相对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唐寿喜皱着眉头告诉记者,公司与韩国的三家品牌服装企业,日本的一家服装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目前这些有十多年合作的老客户都将代工订单纷纷转向了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公司的日子很不好过,“别说盈利,目前的经营状况,连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甚至都不够。”

由于临近韩国、日本,且人工成本廉价,在服装代加工生产中,烟台曾一度辉煌。然而,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上涨,加之东南亚地区廉价劳力的冲击,烟台丧失了长久以来一直依靠的“优势”。面对外商纷纷减单转手市场的做法,不少服装外加工企业有点“懵”。

唐寿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烟台,服装厂一位工人的工资每月2500元左右,加上保险等费用,每月将近3000元,很多人也不愿意干。而在缅甸,一个工人每月工资最高也不过500元。人工成本的巨大差距,像龙卷风一样,卷走了烟台服装代工厂的许多预计订单。

自2010年下半年起,唐寿喜的不少老客户,也开始陆陆续续减少订单,转手东南亚市场。

实行品牌战略 原创能力是关键

除了日韩大客户的流逝,欧美的外单也不景气。唐寿喜告诉记者,原来一笔单子一般都有五六千至上万件,而现在只有二三千件。在她看来,按照目前的行情,只做外贸,将会是一条死胡同。

2011年年底,烟台曾提出建设“中国女装名城”,鼓励大量代工生产的服装企业,培育适合自己的品牌。目前,前期调研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将进入材料申报过程中。烟台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娄礼仁说,在全面调研中,也发现许多问题。尽管烟台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七成生产女装,但八成为中小企业,且大都为外贸加工企业,自主品牌相对较少。

受人民币升值,欧债危机,人工成本上涨等影响,不少微小服装企业倒闭。娄礼仁说,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也受到影响,企业数量由去年年底的232家,减少到目前的不到210家。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0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