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星岛日报》7月28日文章,原题:伦敦奥运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烟花,今日凌晨在伦敦奥运会开幕礼上,在全球四亿观众眼前大放异采。本届奥运会由吉祥物到官方指定纪念品,大部分带有中国制造的标签。美国更曾经为运动员服装由中国制造,掀起一阵政治风波。可是,这些中国制品,绝大部分都寄生于欧美的品牌篱下。
最新发表的一份品牌估值专家报告,奥运以三千七百亿元的品牌身价,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苹果,高过谷歌;本届奥运赞助商三星、通用电气和可口可乐等,全部瞠乎其后。在伦敦,含有奥运官方认可标志的服装,可以卖贵一倍。伦敦奥组委寄望纪念品销售可以带来一百二十亿元收入,协助弥补开支。
在伦奥网站列出的一百九十四种纪念品中,只有百分之九是英国制品,中国制品则占了六成半,多半来自东莞。内地估计单是东莞制造出口的伦奥纪念品达二百五十万件。伦奥纪念品中有驰誉世界的英国优质瓷器品牌产品,但都是由中国和泰国制造,当地有传媒不满,认为是拱手让出向全球展示英国本土高超工艺的机会。
纵有技术增值效应低
早前中国产服装已经在美国政坛掀起风波。美国运动代表队出席开幕礼的美国品牌制服,原来都是中国制造,被指剥夺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有议员甚至声称应烧掉这批制服。
东莞早已是世界工厂,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泛滥全世界,本已众所周知。奥运只是这现象的浓缩反映,遇上美国大选政客棒打中国,欧洲不少国家失业率高企,大家又再围绕这旧问题扰攘一番。
中国为欧美品牌企业代工生产,赚钱最多的不是中国工人,而是发挥品牌效应的欧美企业。亚洲开发银行早已计算出苹果产品售价不足百分之四是中国厂家赚取。奥运吉祥品由中国生产,设计版权则非中国持有。今次取得奥运官方认可推出纪念品的,九成是英国企业。开幕礼上的烟花,中国厂家只负责生产,不包括高增值的设计环节。
中国厂商形容伦奥品牌产品要求极高。烟花的烟要少,并且不准含有氯酸钾的原材料。工艺品要极为精美,稍为不合设计师之意都要重新来过。玩具模型要符合欧洲安全标准。中国厂商最后都能够交足功课。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