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绝非是简单的生产车间搬家。产业转移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以及能否形成配套的产业链。而要想具备这些条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可或缺。
从今年上半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调研的情况看,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园区,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共同发展,还可实现产业链的配套,加快当地产业提升的步伐,龙头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依托骨干企业建园
【样本】安徽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
作为安徽颇具代表性的国际纺织工业城,目前,华茂工业城创新创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先后落户、快速推进和顺利投产,带动了工业城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华茂的纺织价值链将进一步得到凸显。
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以华茂集团为依托而兴建的。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纺织行业排头兵企业和中国棉纺织生产精品基地,迄今创造了连续38年赢利的奇迹。纺织工业城紧邻安庆皖江发电公司,能够为工业城提供高品质蒸汽。工业城建有集中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净化水厂,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工业城基础设施完善,适合各类纺织企业建设与发展。依托华茂集团的综合优势,纺织工业城将围绕华茂纺织产业链构建“一个支撑、三大支柱”的产业体系。“一个支撑”即华茂的技术、管理、品牌和文化优势,“三大支柱”即精品产业链、创新与公共服务、国际化合作。
精品产业链:充分利用华茂纺纱和织造优势,定位中高端市场,吸引国际国内高端设计、研发、制造能力向工业城转移和集聚。以面料为核心,在实现纱线产品的多元化和系列化的同时,重点强化对面料产品提升起决定作用的染整加工,推动原料、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发展。
创新与公共服务:重点围绕产品研发、设计、检测、产品展示、技术推广及培训等科研与行业服务,在工业城形成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从纤维到面料及服装设计制造等各环节协同创新的科技服务体系。
国际化合作:利用华茂多年来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国际先进的面料设计和生产企业入驻,把华茂精品纱线、坯布与国际先进后整理技术相结合,从而替代进口面料,实现高档面料国产化;吸引国际知名纺机制造企业入驻,合作研发新型纺织设备和器材,推动纺织技术进步,使工业城的装备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华茂工业城首个项目是安徽华茂公司与香港德生印染公司合资建设的“年产6000万米高档印染面料”项目,自2011年10月投入试生产以来,当年投产当年创效。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与常州杰多印染公司、上海集丝坊时装公司合资建设的“年产3600万米高档印染面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投产。
知名品牌成为产业纽带
【样本】湖北李宁荆门产业园
在纺织强国战略中,品牌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大多数企业的品牌建设还停留在形象塑造和产品制造方面。以品牌为纽带,引领众多供应商集体产业转移,李宁公司走在前面。
李宁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企业之一,拥有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及零售能力,产品主要包括自有李宁品牌的运动及休闲鞋类、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李宁产品主要采用外包生产和特许分销商模式,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及分销和零售网络。
几年前,李宁产品的生产供应商大多集中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2007年开始,李宁公司提出整合供应商,建立核心供应链的战略,加之沿海地区用工紧张、生产成本增加的诸多因素,基于湖北良好的轻纺工业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交通优势,李宁公司引导供应商建立了以李宁(荆门)产业园为中心,包含襄阳、荆州的核心供应体系。
湖北特别是襄荆地区,轻纺业有着良好的基础,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制鞋、纺织机械等产业体系完备。产业转移带来了襄荆地区轻纺产业发展的生机,目前区域内有规模以上的轻纺企业200多家,基本形成了棉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的产业链,制鞋业上下游的配套也在逐步形成。以李宁(荆门)产业园、荆州岑河针纺工业园、荆州市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襄阳鞋帽加工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日益发展壮大,以荆门为中心,以襄阳、荆州为补充的李宁产品核心供应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
龙头企业云集原料产地
【样本】新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