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力是中国服装企业最大的压力之一,其中用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劳动者的待遇应该提高,而这样的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服装企业发展的瓶颈不在于成本的提高,而在于成本提高后企业应该怎样做。”
陈大鹏说与中国相比,欧美的劳工成本要高近十倍,但欧美劳工所创造出的价值却是中国产品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中国的低成本时代应该结束了,企业要做的是在成本提高后调整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往可能靠量取胜,但大批量的生产带来的利润其实并不多,必须转变营销理念,按照市场变化创造个性化品牌,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尤其保证持续的创新力。”
从去年开始,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很多国外品牌的生产订单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在陈大鹏眼里,这些只是低附加值的订单,并不表示中国服装生产就没有了优势。“中国服装占全球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并不仅仅以低成本为主,也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服装的制造优势依然存在,而服装产业的未来方向,一定要提升创造水平。”
提高创造力,提升附加值,企业要提升内生动力,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显然,以前以百分之几十高速发展的中国服装旧时代已经终结。
从陈大鹏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到,今年服装出口的形式并不好,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5月,出口数量一直是负增长。因为低价优势不再,所以很多出口企业也放弃了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看到中国内销市场的蓬勃发展,希望转内销的出口企业并不在少数。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