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淘宝上成长起来的淘服装品牌韩都衣舍2011年实现了年销售额超3亿,2012年的销售额将比去年大幅增长;依托淘宝,裂帛从一家倒卖尼泊尔印度服饰的小淘宝店到如今年销售额逼近两亿的淘品牌;2006年至今,御泥坊在淘宝上的年销售额从半年不到1000元飙升至一年近两亿,一个个淘品牌、淘字号在这个平台上诞生、发展和崛起。
最新的消息说,淘宝上每天新增店铺达到近万家,到年底,或许将会有更多企业和裂帛一样风起云涌。
据阿里集团相关人士透露,2012年淘宝系的交易额将首次突破1万亿,将把中国网购发展历史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正符合电子商务模式前行的脉络。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另据淘宝网统计,2012年上半年,淘宝网的注册用户数达到了4.7亿,每天上淘宝购物的人流过亿。
一切迹象都在显示,网购用户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电商的热度也不断升温。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平台都拥有如此的造富能力。
1999-2012年,这十三年间,中国涌现了大大小小众多B2C、C2C、团购、导购等不同类型的电商网站。它们伴随着中国经济此起彼伏,几经沉浮。它们既令中国网购市场日趋成熟,又因种种原因,被这个市场遗忘,成为中国网购发展史的沉砂。如今的中国电商力量,虽然在边裁员边招人的电商泡沫论中继续艰难前行着,但是,在以淘宝系为基础力量的开拓和建设下,却呈现出又一个网购发展的新阶段和新高潮。
有分析指出,2012年,将是传统商业体制受到网民、网货空前冲击的一年。将有数亿的网民,在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和物理商场为基础的传统商业渠道之外,涌向网购。
2012年的看点在于,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将全面转入内销,以互联网方式建立出口时期忽视的内销渠道,改变传统商业体制多层批发的商业渠道;传统品牌转型线上,全面变革供应链体系和渠道营销体系;网货更加丰富,将向产品品牌化、服务差异化、品种多样化方向发展;随着物流交通的改善,中西部网商崛起;本地化生活服务小商家也因此获益,且在高速发展中。
而这意味着,拥抱互联网经济热潮的商家们,必须要发现最合适自己生存的路径,寻找最能实现创业梦想的平台。
仅以裂帛所在的服饰行业为例,随着国外品牌大量进入中国,中国服饰零售企业面临变革,而电子商务就是最佳的场所。电商的本质是渠道革命,这种渠道与顾客的距离更短,沟通更为有效和快捷,背后是因为有大量翔实的数据支撑,以及可以研究的顾客消费路径。相比传统零售的研究,它把顾客和竞争的关系,变得更为直观和简单,机会成本相对更低。
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的电子商务平台都适用于这些成长型企业。业内专家说,在互联网这样的舞台上,中国自己的品牌有了和国外大牌抗衡的机会,但必须要有一个成型的平台作为依托。而这正是淘宝系平台正在打造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