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金,南有梅,西边粮仓,东边水”
从市区驱车前往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大约一个小时后,就能看到车窗外接踵而至的服装加工厂、服饰装备公司、服装物流运输企业等各类标牌,提醒着我们已经进入久负盛名的“安徽服装第一镇”。
记者看到的孙村镇,和传统工业镇的形象很是不同。这里,山该青的青,水该绿的绿,白墙黑瓦的新农庄整洁美观,四处既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又保留了一份魅力乡镇的朴实和美好。
转型进行时:
老歌谣有了新唱法
在孙村,流传着四句歌谣——“北有金,南有梅,西有粮仓,东有水”,充分概括了孙村镇的自然风貌和资源特点。
“北有金”指孙村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带动了采掘、铸造、新型建材和矿产品加工业的风生水起;“南有梅”指生态宝地梅冲村,孙村南部林木森森、山清水秀,聚集了马仁奇峰、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西有粮仓”是指全镇一半以上的耕地都集聚在西边,田成方,树成行,阡陌纵横;“东边水”指孙村东靠水库,水系发达。
孙村镇党委书记詹力告诉记者,如今,北边的“金”已延伸为经济的“经”,依托省级孙村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轻纺服装、机械铸造两大特色产业。南边的“梅”引申为“美”,保护青山绿水,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西边的“粮仓”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之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综合整治、水稻万亩高产基地等项目,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东部的“水”被充分激活,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业,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打造新的人气高地。
孙村镇将不再只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粗放式发展的服装代加工基地,而是一个拥有先进制造能力和自主品牌,大量农民通过就近就业转变为市民,二三产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提速的现代化城镇。
探索内涵式发展新道路,正是孙村转型进行时。
从贴牌到品牌:
向“大路货”说拜拜
新一轮经济调整,危机和机遇如影随形。对于一直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孙村镇服装业而言,“安徽服装第一镇”变则通,不变则痛。
“近两年,服装外贸出口不振,省里确定的皖北、皖西两大轻纺基地也不在我们这儿,孙村镇原本的劳动力成本低等传统优势正在削弱。这些变化逼着我们必须告别‘贴牌’代加工的老路子。”孙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管英说,孙村多年来形成的完善服装产业链、大批熟练技术工人,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如今,这里的服装企业更加关注内贸市场,积极培育自主品牌。
首批转型企业之一的“海飞鹤”童装,已经开始尝到甜头。“我们过去就是一家‘贴牌’企业,但现在我们致力于打造自主童装品牌。从去年春夏开始,产品就供不应求,现在的夏装一直处于补货阶段。”海飞鹤总经理王贯中对自家产品的市场表现很有信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