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体育服装品牌遭遇规则理解障碍 李宁变“老”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8日

 专家认为,在中国体育用品服装品牌中,虽然遭遇多种重创,但李宁公司在国内的地位一度是不可撼动的,不过,不能忽略的是,在品牌建立及品牌重塑过程中,李宁公司曾经错过了几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第一次,应该是来自于用“体操王子李宁”命名品牌的得与失。刘如江向记者介绍,多少年来,李宁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沟通,更多依赖于李宁自己的人格魅力。这在公司和品牌创建之初,自然具有良好的“短平快”效果,策略的性价比也是最高的。上世纪90年代,距离李宁体育生涯顶峰时间较近,李宁是中国人的骄傲,在“60后”、“70后”和“80后”心中更是一尊神,“气场”之强空前绝后。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大约还算得上典型的“高富帅”,富有青春和活力。

但是,随着李宁逐渐淡出体育赛场,新生代提起“李宁”至多只知道是一个体育用品服装品牌,已经再无人能联想到奥林匹克精神,而体育品牌终端客户又始终在新生代,近20年时间,李宁公司没有完全完成品牌重塑。

“90后李宁”,表面上似乎更能拉近同“90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品牌形象年轻化。结果落了个两头不讨好。“60后”、“70后”和“80后”们,感觉你在背叛我们,抛弃我们,在卸磨杀驴了,心中不大舒服,新的产品款型也接受不了。而“90后”们,最大的才20岁刚刚露头,消费能力有限,同时他们对李宁没有太多印象,即使有些印象的,也只是老态尽显,有点秃顶的李宁,难以从个人魅力上形成认同,他们更喜欢的是刘翔、姚明、郭晶晶、林书豪。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7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