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服装时报》“产经周刊”刊登了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的报道,颇受关注,我们将继续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进行追踪系列报道。《服装时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请他分析了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成效进行调查的情况及当前纺织产业转移面临的形势。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指导意见》发布以来,纺织产业转移全面、有序推进,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促进了全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去年下半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和赛迪研究院工业化中心消费品研究所,对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5个中西部省市自治区及93个纺织园区,开展了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情况专题调查研究。
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已见成效
朱宏任表示,推进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的成效已然显现,并形成各方联动的良好氛围。中西部各地相继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江苏、广东等东部省市也持续开展了南北联动、腾笼换鸟等省内转移、共同发展行动。湖南、江西、河南、新疆等省区级政府专门就加快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承接出台了指导意见,并配套了相应支持政策。如新疆自治区和新疆兵团针对纺织项目投资,除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外,还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对技术改造给予支持,对出疆棉纱根据不同品种增加了运输补贴。中西部不少地区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省级政府牵头的工作机构,加强产业转移的协调推动,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质服务。各地区还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如湖北襄阳市针对重点产业建立了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系列支撑载体的“六个一”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在规划咨询、项目对接、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还专门成立了纺织产业转移办公室,将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作为中纺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服务引导。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产业转移综合发挥了东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促进了纺织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一倍以上,产值规模占全国的比重由2009年的15.5%上升至2011年的19.7%;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长了16.7%,明显高于东部地区2.8%的水平。
中西部地区纺织行业运行质量有所改善。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作为主要承接行业的棉纺织、服装行业的效益比较突出,西部地区纺织业和服装业成本利润率2011年比2009年增长了1.3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