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差价都在4500-5000元/吨,纺织企业都尽量用进口棉花,即使以现在的价格额外支付进口配额,加起来的成本还是会低于国内棉花价格。
“棉花进口配额被炒疯了,最高的交易达到了3800元/吨,不过我没买。”8月8日,广州纺织品贸易商肖山对记者说。
肖山很庆幸,早在8月2日,他从市场上抢购了500吨棉花的进口配额,每吨配额的价格在2800元至3300元不等,其中2800元购得200吨配额,3200元购得200吨配额,3300元购得100吨配额。
而在一年前,市场上的棉花进口配额价格最高为1200元/吨。今年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差价都在4500-5000元/吨,纺织企业尽量用进口棉花,即使以现在的价格额外支付进口配额,加起来的成本还是会低于国内棉花价格。“很多棉商都在想尽办法倒配额。”肖山说,“能拿到配额就等于拿到生意。”
爆炒配额
肖山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纺织厂,目前,他的工厂只开工50%以维持大客户,其余产能都处于停产状态。为了维持这一半产能的正常运转,肖山不时的四处打听以购买进口棉花配额。
我国为了限制国外棉花进口对国棉市场的冲击,2004年以来规定棉花进口需要配额,棉纺企业若想拿到进口棉,就必须申请使用配额。按国家发改委去年公布的数据,今年关税进口配额为89.4万吨,这一数值自2004年起就没有改变过。
据肖山介绍,棉花进口配额主要集中在国有的大型棉花外贸企业和大型纺织加工厂,中小企业都没有进口配额。但纺织加工企业受外贸经营权和信用额度的影响,进口棉花数量有限。所以,在目前市场上,棉花贸易商进口来的棉花,加上棉纺企业或加工厂手上的配额,才能完成一桩棉花进口交易。
肖山称,市场上之所以有棉花进口配额流通,主要是每年向国家申请到配额的部分企业并没有实质的棉纺生产和贸易,他们不需要进口棉花,拿到配额转手倒卖;另外也有部分虚报生产贸易额,申请到高于企业本身产能需求的棉花进口配额,然后将多余配额转手倒卖。
一直以来,国内棉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部分中小纺织加工企业通过购买配额采购进口棉,以保证生产。
我国是全球棉花消费量和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据中国棉花协会副秘书长王建红介绍,2011/12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720万吨,消费量900万吨左右,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网上交易已于今年3月31日结束,实际成交棉花共312.5万吨,棉花收储数量占到2011年度全国棉花产量的49%,占国内期末库存595万吨的53%,皆创出历史新高。
据棉花信息网6月份商业库存调查显示,截止到6月底,全国商业库存棉花只有173万吨,其中内地商业库存量133万吨,除去港口进口棉花,内地可供应地产棉不多。
“国家高比例的收储,更加剧了市场流通棉花价格的上涨。” 肖山认为,“从我国棉花产量和进口配额总量来看,低于我国棉花消费量。”
每年新一季棉花收储结束后,将会有新的滑准税配额发放。今年新一季棉花收储将始于9月份,在这一年度的最后两个月,市场上所剩的棉花进口配额已经被消耗得不多了,价格也被炒得奇高无比。
失去的利润
肖山认为,配额价格的上涨空间是直接由国内外棉花价差决定的。“别说每吨3800元,就是4000元的配额价格,加上低价的进口棉花价格,总成本还是低于国内棉花价,纺织生产企业依然会选择用进口棉。”
而大部分企业是拿不到足够多棉花进口配额的,因此,只能采用国内棉花。肖山表示,现在购买国内棉花生产棉纱,每吨棉纱的成本要24000元-25000元,而市场上32S针织用纱主流价为24500元/吨,32S高配纱主流价为26000元/吨,“一定都是亏损的”。
以全球最大的色纺纱龙头华孚色纺(002042.SZ)为例,该公司中报公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92亿元、营业利润449万元,同比分别减少0.84%和98.44%。
华孚色纺董秘宋晨凌表示,销售量增长系华孚色纺的客户结构基本稳定,订单皆为连续性订单,因此全年无重大变化, 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为成本。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