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下游服装品牌评价面料商专业与否时,大多数会选择将其提供的产品手册作为评判依据。面料商借助产品手册,不仅要体现自己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站在下游服装品牌的角度,告诉他们自己为什么要生产这些产品,这些产品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可能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见,产品手册里的“生意经”确实值得细细专研。而某些优势面料商的成功经验,同样值得分析借鉴。
概念也能成为卖点
国外面料商推广初期的意向性手册,告诉客户哪些是设计师想要传达的概念,这一点相当有吸引力。
工作多年,国内某男装品牌开发经理常常与国内外的面料销售商打交道,他能从国外面料商那里接收到对他来说很有用的意向性产品概念手册,但这类东西在国内面料商那里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国外面料商在产品推广初期,都会先给他看一本意向性的手册,告诉他这是今年设计师想要传达的一些概念,这一点相当有吸引力。面料设计师做了很多收集分析工作,研究服装的风格、款式、颜色,再把这些东西转化到面料里,从原料、纱线等着手,用各式各样的组合来表述他想要传达的概念,并且形成系列产品。
在他看来,国内外面料设计师的眼界和积累不一样,也因此对产品理解的深度有一定的差异。当然,意向性的概念还需要很实际的产品来支撑,面料商后续也会提供产品手册。“国外毛纺面料商他们都拥有非常经典的产品系列,其实每一季这些经典系列的变化是非常小的。但他们会在说明中很详尽地介绍哪些款是去年畅销的,所以今年还在推;或是某个细节的调整,变化在哪里,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的产品就很优秀,包括颜色等产品细节都很到位”。
少而精是专业的体现
没有经过整理的面料推荐,只想以量取胜,往往会将好的产品淹没,这恰恰是面料商不专业的体现。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