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美国采购商转移中国生产订单 纺织服装业未摆脱颓势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对于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下称“纽约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感触颇深:参展的纺织出口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美国经济的回弹使人看到希望。而令张延恺更加唏嘘不已的是美国市场的一些新变化: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国已经不局限于中国,除了我们能预料到的印度、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外,还有一些是来自美国本土。这些因美国纺织业复苏而回流的订单会否对我国产业造成新的威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出口企业还有哪些竞争优势?

美国采购商订单回流

近两年来,由于国内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的竞争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市场需求尚未摆脱颓势的情况下,欧美采购商开始寻找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供货商。一时间,“订单转移”成为了让我国纺织出口企业有些无奈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谈到近期赴欧美市场考察的感受,这也是对张延恺触动最大的一点。“目前,许多美国的采购商将生产订单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其他纺织品生产国。产品种类以棉制品居多;而论及产品档次,通常是制作工艺简单、大众款式的纺织服装产品。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这些订单不仅转移到印度、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有很大一部分是回归美国本土生产的。”张延恺说。

金融危机后,以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业加速复苏。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成为了强有力的推动者。2009年~2012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并逐渐体现出了政策效果。2011年美国制造业新增23.7万名就业岗位,制造业投资恢复明显。在从虚拟经济迈向实体经济的进程中,美国制造业的“复兴”承担了重要角色,而正是在就业机会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一些往日已衰落的纺织企业又逐渐兴旺起来。

“美国采购商订单的回流要综合几方面因素来看。除了该国纺织业的复苏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在本土采购成本较低。目前,美国从中国进口服装要缴纳16%~17%的关税,面料的进口税则在9%~10%。从本土采购这些产品不仅可以节省这部分关税,而且由于地缘优势,产品的交货期也相对较短。”张延恺分析道。

张延恺指出,尽管美国的纺织企业要承担着比其他国家高出几倍的劳动力成本,但是消费者对于本土生产的纺织服装产品价格承受能力较高。所以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企业仍能保持赢利。“在美国生产的牛仔裤成本高,不过卖价也高,一条‘美国制造’的牛仔裤在当地售价为200美元,中国企业生产的能卖到100多美元,产自孟加拉国的牛仔裤就只有50美元左右。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各国产业的不同特点和产品定位很自然地就将市场进行有机划分了。”

转化成本优势迫在眉睫

每条牛仔裤100美元的售价或许只是个案,然而,这样的市场定位已然诠释出了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还是以生产款式简单、价格低廉的纺织服装产品为主,那么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肯定要受到制约。因为这部分市场迟早是要由成本更为低廉的纺织品生产国承接的。”张延恺强调,在低端产品的价格大战中,我们以往的成本优势已不及东南亚甚至美国本土企业。传统的出口企业必须转变思路,抓住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提升产品档次,在开拓市场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建设品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格局悄然变化的关键时期,为“中国制造”的产品赋予新的形象与价值。

在张延恺看来,尽管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但我国企业应当抱有信心。他认为,企业当前必须要看到、看清自身在国际纺织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成长,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对于美国采购商而言,他们不可能将一些中等加工程度以上的纺织服装产品完全脱离中国生产。特别是和中国企业有ODM业务往来的外商,因为他们需要有设计思路和技术能力的中国制造商。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一些具备这样生产能力的大型出口企业仍能保持出口额的增长。此外,我国纺织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纺纱到织布的全环节都可以在国内完成,这种优势也是其他纺织品生产国不能比拟的。”张延恺说道。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1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