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多了都是眼泪。”歌词照进了现实。
熬过了经济危机却在今年难以为继的扬子江纺织有限公司不得不进入半停产状态。从8月初开始,厂里的工人就陆续接到了轮班通知。这个重庆市最大的纺织企业,原本总是熙熙攘攘忙忙碌碌,而现在,只有纺纱机安静地躺在偌大的厂房里,显得空荡荡的。
“到8月份,有80%的纺织企业已停产。”重庆的“纺织专业镇”回龙坝镇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徐兴全对《华夏时报》记者称。据该镇调查数据显示,这个曾经占重庆布匹总产量50%的镇子,如今仅剩下不到100家纺织企业在苦苦支撑。
而在另一边,几乎全行业亏损的钢铁企业的坏日子还将继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日前表示:“现在不是最困难的时期,估计四季度或者明年会更困难。”
数据能说话,制造业仿佛正掉入寒冷的深渊。
汇丰8月23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8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47.8,创9个月新低。这一回拖后腿的是新出口订单指数,以44.7创下41个月最低;制造业产出指数则从7月的50.9大幅回落至47.9,为5个月来最低。除了这两项之外,各细分项目也均回落至“萎缩”、“下降”区域。
“中小企业日子难熬,停工停产情况加剧,国家应该尽快采取一些有力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眼见企业上演悲喜剧的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近日大声疾呼。
订单严重不足
路上空空荡荡,行人罕至,路边的店铺多数大门紧闭,相隔不远的电线杆上,贴满了厂房出租和转让的告示。
初来乍到的人们一定想不到,这个冷清的小镇曾经生产出占全国总产量20%、重庆全市50%的布匹。就在2011年,当地还有645家纺织企业尚在正常生产和营业。
今年或许是回龙坝镇十几年来处境最困难的一年。
“没有订单。”徐兴全介绍称,尽管只有20%用于出口,但回龙坝镇受到的间接影响非常严重,“出口不畅,很多有实力的企业投向内销市场,导致内销订单大幅减少。”
据当地媒体报道,按照以往正常月份,每个月仅扬子江公司就要加工3000万米棉纱。但今年以来,每个月最多能接到1500万米棉纱的加工业务。这还是重庆最大的纺织生产型企业的情况。在回龙坝镇,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到去年为止还有373家。
订单不足,销售不畅,没有利润的企业最终不得不选择停产的道路。受欧美危机影响不得不转战新兴市场的企业也被订单所困扰。
在合肥,一家锯片生产企业接到了印度买家10万美元的订单,但要不要接单,成了一个大问题,“印度货币持续贬值、兑换美元不利、买家有可能拒绝,风险太高;但不接单,企业经营则可能遇到问题。”该厂负责人张先生表示。
“大量小微出口企业因为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下降,处于盈亏的边缘,有单无力接、有单不敢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发展信心和接单能力不足,使经营发展步履维艰。”周德文表示。
需求疲软显然比生产端问题更加突出。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包括内外需在内的新订单指数创下9个月的低点。企业存货压力上升,产成品库存上升至2004年有汇丰PMI数据系列以来的高点。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