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透视国家棉花新标准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我国使用了40年的棉花品级检验方法随着新标准的出台即将成为历史,棉花标准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将品级改为颜色级:取消了品级,增加了颜色级、轧工质量指标及检验方法;将色特征级修订为颜色级,并明确颜色级相关条款为强制性条款。

鉴于棉花细绒棉存在锯齿加工和皮辊加工两种不同加工方式,而目前的棉花颜色分级体系是基于锯齿细绒棉的基础上建立的,尚不能适应皮辊棉仪器化检验的要求,因此皮辊棉仍保留品级指标及其检验方法。考虑到在一个标准中同时保留品级、颜色级质量指标,既不利于废止品级,也会造成一个标准中同时规定品级、颜色级从而导致标准体例、内容的混乱。因此将GB 1103修订为两个国家标准,即GB 1103.1《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和GB 1103.2《棉花细绒棉皮辊加工》,其中锯齿棉标准采用颜色分级指标体系,皮辊棉标准仍维持品级指标体系。

新标准实现“质”的飞跃

据了解,目前我国棉花市场上流通的细绒棉98%是锯齿棉。所以对于新标准的修订,人们更多关注的是GB 1103.1《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以下简称新标准)内容的变化。
据了解到的资料显示,新标准主要变化是:取消了品级,增加了颜色级、轧工质量指标及检验方法;将色特征级修改为颜色级,并明确颜色级相关条款为强制性条款;增加了“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主体颜色级、轧工质量”的定义;明确了颜色级划分、颜色分级图和颜色级实物标准;明确了颜色级检验分感官检验和大容量快速棉纤维测试仪检验;明确了轧工质量划分、轧工质量分档条件、轧工质量参考指标和轧工质量实物标准。

除此之外,还明确了轧工质量采取感官检验;修改了“公定重量”的定义;取消了“准重、籽棉准重衣分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明确了成包皮棉品质检验和重量检验可以分开抽样、检验、出证;修改了籽棉抽样数量;明确将皮棉滑道抽样修订为成包前检验抽样;取消了逐包检验时按检验单元检验含杂率的规定;明确将马克隆值按GB/T 6498检验时随机抽取批样数量的30%作为马克隆值试验样品修订为对批样逐样测试马克隆值;修改了籽棉和成包皮棉检验项目、检验顺序和组批规则;明确了棉花质量标识由“棉花主体颜色级、长度级、主体马克隆值级”顺序标示;修改了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分档的范围值;增加了“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分档代号;取消了“六级、七级棉花的长度均按25毫米计,记为25.0mm”的限制。

棉花新标准共给出了14个术语及其定义。与原标准相比,除了毛重、净重、籽棉公定衣分率、异性纤维、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和危害性杂物等6个术语保持不变外,又增加了7个术语,分别是颜色级、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主体颜色级、轧工质量。

质量要求追求细致化

新标准质量要求中规定的质量指标有11项,分别是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回潮率、含杂率、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危害性杂物(异性纤维含量)、反射率、黄色深度。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危害性杂物等是反映棉花品质的指标。回潮率和含杂率虽然是质量指标,但在新标准中不是“从质处理”,而是“从量处理”的,用于棉花的公定重量折算。

颜色级划分:依据棉花黄色深度将棉花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依据棉花明暗程度将白棉分5个级别,淡点污棉分3个级别,淡黄染棉分3个级别,黄染棉分2个级别,共13个级。值得注意的是白棉3级为颜色级标准级。颜色级用两位数字表示,第一位是级别,第二位是类型。

颜色级代号

轧工质量:根据皮棉外观形态粗糙程度、所含疵点种类及数量的多少,轧工质量分好、中、差三档。好的皮棉外观形态表面平滑,棉层蓬松、均匀,纤维纠结程度低,带纤维籽屑少,棉结少,不孕籽、破籽很少,索丝、软籽表皮、僵片极少。中档皮棉表面平整,棉层较均匀,纤维纠结程度一般。差档皮棉外观形态表面不平整,棉层不均匀,纤维纠结程度高。

长度修订:取消了对六级、七级棉花的长度限制。原标准规定六级、七级棉花的长度均按25毫米计,记为25.0mm。28毫米为长度标准级。棉花手扯长度实物标准根据纤维快速测试仪测定的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结果定值。即棉花手扯长度应校准到纤维快速测试仪测定的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水平。

马克隆值:新标准根据马克隆值的取值范围将马克隆值分为三级五档,B级为马克隆值标准级。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3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