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没有得到改善,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和增长乏力,行业主要产品的需求不旺,再加之部分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行业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企业的投资意愿不强。尽管面临多种不利因素,行业内的骨干企业由于具有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订单依然比较充足,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造成产品平均售价降低,挤压了企业的赢利空间。
行业亟须时间消化新增产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份1560家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完成的工业生产总值、销售产值和利润分别为968.5亿元、944.3亿元、4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0%、16.62%、13.50%,而去年同期该三项指标的同比增速分别是29.40%、28.78%、29.30%,3项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超过12个百分点,特别是利润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
上半年行业的平均利润率4.80%,同比小幅下滑,全行业亏损面13.78%,亏损额3.0亿元,同比增长34.42%;绳索缆的利润率5.59%,处于行业最高水平;纺织带和帘子布的利润率只有3.57%,亏损面达到18.11%,亏损额增加超过一倍,赢利能力堪忧。
协会对82家会员企业进行问卷调研,48.9%的企业认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良好,31.9%的企业认为经营情况一般,19.1%的企业认为不理想。企业经营情况不佳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原有订单流失或取消,大单减少,客户的订货周期缩短。30%的受访企业认为需求降低、订单减少,44.2%的企业认为产品销售价格降低,超过90%的企业用工成本不同程度上涨,超过40%的企业不同程度库存增加,最终只有不到20%的企业认为利润增加,51.9%的企业利润降低,其中13.5%的企业降幅超过20%。
由于前几年非织造布产能扩张较快,行业需要时间来消化新增的产能,同时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不明朗,企业的投资比较谨慎。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份行业实际完成投资158.5亿元,同比下降9.7%,在建项目数、新开工项目数和竣工项目数均同比下降超过30%。非织造布行业的投资额74.8亿元,占全行业投资额的一半,投资额同比增长9.3%,但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和竣工项目数量均出现下降,行业的投资强度进一步加大。
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非织造布112.8万吨,同比增长23.78%,浙江、山东、江苏和广东是产量最大的4个地区,广东的产量同比下降10.47%,其余三省的产量增幅在26.06%~30.49%。辽宁、河南、安徽和四川的产量增幅最大,超过50%。作为产业用纺织品最重要原材料的非织造布产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表明全行业的仍处在扩张期,行业的基本面依然良好。
上半年出口额同比仅增长6.73%
2012年第一季度产业用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均保持了较快增速,出口额增速达到34%。但是随着国际经济不景气对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影响加大,1~6月出口额90.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6.73%。
产业用塑料涂层织物、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篷帆类制品、包装袋、非织造布是产业用纺织品出口额前5的产品,占总额的77.67%。
美国、日本、印度、越南和韩国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量的36.01%,出口市场集中度不高,有利于分散风险。对美国出口额增长5.45%,对越南的出口降幅最大,达到19.57%。
亚洲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地区,占总额的41.84%,但上半年对亚洲的出口额下降了5.35%,对欧盟的出口也基本保持零增长;对拉丁美洲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出口额虽然不大,但是增速超过15%,是增速最快的市场;对非洲的出口低速增长,出口份额也较低。
重点应用领域增速有涨有落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 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9.71%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需求基本属于刚性需求,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增速明显放缓,加之前段时间新投资的产能逐步达产,市场的总供给增速过快,所以上半年行业内竞争激烈。大型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主要供应外资品牌和国内的主要品牌企业,订单情况比较好,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良好,部分企业仍然准备投资新的项目。
2012年上半年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出口13.5亿元,同比增长9.71%,出口数量和出口单价均上涨4.7%左右。药棉、纱布和绷带和一次性手术服出口价格基本持平,卫生巾、纸尿裤的出口价格上涨超过10%。如果只计算医用敷料和一次性手术服,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出口额下降了5.45%,对日本市场的出口下降了22.37%,对荷兰的出口增幅38.93%,达到3177万美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