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纱线专区 >正文

山东滨州棉纺业集体“冬眠”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1日

被称为“中国棉花之都”的滨州,其棉纱出口量曾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当地很多纺织厂已经人去楼空。位于山东省武城县的某纺织有限公司已关门停工,该公司只有1万纱锭,一位留守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很多纺织企业的生产量都调到很低水平,市场非常不好。”记者了解到,山东省郓城、高密、夏津等地,聚集了几百家中小型棉纺企业。

“由于整个棉纺行业不景气,大部分中小棉纺企业限产,一部分已经停产。”德州市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说,很多年生产量在10万—50万纱锭的中大型棉纺企业,如今普遍开工不足,导致棉纺织行业集体进入“冬眠”。

如果把港口比作口腔,港口不断地进食,具有胃部功能的仓库严重“积食”。而下游的棉纺企业消化吸收偏弱,因此导致目前棉纺行业系统出现紊乱、消化不良的病症。

纺织行业的低迷,其实从去年已开始显现。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纺织品累计出口94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2.9%,但增速下滑6.5个百分点。山东省今年1-6月份累计出口91亿美元,同比下降4.2%。

与2009年初32000元/吨的棉花价格高位相比,如今的价格可以说是平价。马俊凯向记者说,今年全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大,供过于求,再加上经济不景气,棉花消费减少,使得国际棉花价格大幅下降。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棉花没有丝毫的成本优势。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5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纱线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