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机床再制造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经济性角度来看,机床再制造具有投入资金少、周期短、节省成本、节能减排等优势。据了解机床再制造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市场,美国有300多家专门从事机床再制造的企业,如德国吉特迈集团股份公司DMG就将机床再制造作为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在中国从事机床再制造的主要力量有三类:专业机床再制造企业、机床制造企业、数控系统制造企业,这三类企业构成了当前国内机床再制造的主体。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在起步期向发展期进程中,建立规范健全的市场尤为重要。借用汽车后市场的概念,机床再制造应该属于机床后市场,这是因为机床产品本身就有售维护再制造的完整链条。
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不同的是,机床再制造大多是创造性再制造,实现功能升级、数控化,不属于恢复性再制造,体现出较高的附加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再制造是维修改造的高级阶段,最主要的辨别标准是,再制造的机床产品技术性能上不能亚于新品。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理事长魏连成说,我国机床再制造业务仍然停留在维修、数控化改造的阶段。尤其是以大重型机床的维修改造为主,这样显然很难形成批量化、产业化。魏连成认为,相比于欧美成熟的再制造产业,我国的大重型机床维修改造仍处于再制造的初级阶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