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当前钢铁业的困境概括为“三高三低”,即高成本,低价格;高产能,低需求;高库存,低销售。这三组反差明显的高低对比,形象地反映出钢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
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低迷,年初以来,钢材一度卖出“白菜价”,导致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简称“中钢协”)会员企业的利润减幅高达95.81%,销售利润率仅为0.13%,扣除投资收益,主业实际处于亏损状态。对此,中钢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看,国内钢铁企业要做好迎战困难和长期‘过冬’的思想准备。”
钢价跌跌不休 钢企深陷微利困局
年初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需求延续去年低迷状态,钢价持续走低。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研究中心分析,今年上半年,国内钢价虽在春节后的2、3月间经历了一波小幅上扬,但4月中旬之后持续下滑。到6月底,普钢的综合价格相对于4月中旬的高点,至少下降了6%以上。一家钢贸公司的总经理以螺纹钢举例,“春节前后还卖到4400元/吨,到了7月上旬,就跌到了3650元/吨。”很多业内人士都调侃,钢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而与跌跌不休的钢价相对的是原材料价格的高企,以及高额的融资成本。据中钢协监测数据,进口铁矿石价格从去年底的136.3美元/吨,涨至5月中旬的152.9美元/吨,进入7月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虽然在需求不足的影响下有所下调,但仍达138.15美元/吨。另外,据中钢协统计,其会员企业上半年财务费用支出同比上升幅度高达37%。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上下游比价关系的不合理,对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一种类似于掏空的作用。”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为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45.49亿元,减幅95.81%;亏损企业亏损额142.48亿元,亏损面达到33.75%。如果扣除投资收益,钢铁主业实际处于亏损状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