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于9月8日-11日在世界博览广场举行。共有来自16个国家地区、国内30多个城市近500多家厂商展示300多个中外服装纺织品品牌。其中海外品牌110个,占展区面积的40%,较去年增长了15%。新增丹麦、匈牙利、土耳其和斯洛伐克等国别参展商。另有来自32个国家地区、国内50多个城的采购商及专业观众3.2万人次临场,比去年增加了30%。
本届服博会紧紧围绕“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时尚创意及流行趋势发布窗口、国内自主品牌的推广及孵化基地,拉动地方产业的主要载体”的功能定位,尤其在强化经贸交流方面做足文章,突出经贸洽谈的核心地位,讲求厂商对接的实效性。共举办各类各层次的经贸洽谈对接会6场,天天有对接,处处有贸易。在面临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为参展厂商开山引路、牵线搭桥。使其收到实实在在、意想不到的效果。
仅开幕当天举行的第一场“跨国专业买家采购会”,就达成35笔意向协议,当场签订12笔订单,达成6000万美元的订货合同。在“霓裳网-面辅料采购商与供应商对接洽谈会”上,56家服装企业达成采购意向共156笔。另外还举办了首届国际时尚周活动,组织各类流行趋势发布和设计师专场展演10场,帮助参展厂商展示品牌,引导消费,挖掘商机,丰富了时尚氛围,增强服博会的了影响力和吸引力。受到主办协办单位和参展厂商的广泛赞誉。
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说:“纵观目前国内外的服装展会,能办成大连服博会的这种规模和档次的实属少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主席陈树津说:“大连服博会由于坚持了四项功能定位,凸显出与其他同类展会不同的竞争优势,这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而中外参展厂商和贸易商对本届服博会也是好评如潮。东莞一家参展的缝纫机公司的张经理说:“虽然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服博会规模更大,但若论实际效果,还是大连最好,因为这里洽谈对接的气氛很浓。”
日本参展的一家名为“白光”的珠宝商,仅在开幕当天,就做成了四笔生意,成交额达到140万元;来自匈牙利的客商皮特,是第一次来到大连,服博会专业的营销团队、丰富的产品资源和洽谈效率令他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仅仅一个多小时,就有四五家企业愿意作他的国内市场代理,让他对打开中国市场充满期待;来自加拿大的设计师JUMA,去年首次参加服博会,便成功地宣传了自己的品牌,当年就在沈阳开了第一家专卖店。今年又有所突破,10月份,大连的第二家店也将开业。由此可见,大连服博会在全国同类展会中,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本届服博会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贸对接贯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高密度,高成效
本届服博会借助20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新开辟的网络招商渠道,在会前已经邀请到1万余名海内外贸易商。其中海外和有效贸易商的覆盖面广,比例增大。并将贸易对接的内容深入细化,使其更有的放矢和务实高效。在展期的四天时间里,共组织六场经贸对接会。即:跨国专业买家采购会、霓裳网-面辅料采购商与供应商对接洽谈会、南方品牌企业与大连服装加工企业产能对接会、国内大型商场与参展企业观摩洽谈会、国际服装设计师与大连设计师对接交流会以及展前预约一对一特需对接等,这样具有海内与海外、服装与面料、南方和北方、商场和厂家、设计与生产乃至一对一的特需陪同见面的高密度和高效率的对接,为参展厂商赢得不俗的业绩,服博会被业内人士称为大连的“聚宝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