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面对行业劳动力成本前所未有地快速上升等不利局面,红豆集团上半年的税收依然强劲增长30%,傲视行业群雄。
红豆集团何以在国内纺织服装业企业普遍叫苦连天之际仍然取得骄人的业绩,用十八大代表、中国民企党建第一人、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的话说,就是抓住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命脉。“我认为中国人口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虽然从短期上大家难以接受,但是中长期来看,是一件好事,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周海江说,“未来企业还需要研究如何占据微笑企业两端,通过技术创新和提升品牌来实现转型升级。”
在周海江看来,中国的企业一直从事低端制造加工的生产,无法实现产业的升级,就是与低工资相关。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产业工人群体,企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招聘和培训员工方面,企业的生产效率无法提高,转型升级就更无从谈起。现在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工作效率波动、人员大面积流失等问题,都是低工资背后的弊端和危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的稳定性差。“我建议企业应该顺应时势,我们应该把工资视为一种投资,而不是成本。这种投资将导致工人忠诚度增加,效率提高。这就是我在集团内部极力推动的‘效率工资理论’。在效率工资下,集团提高了劳动力队伍的质量、推动了劳动力努力程度、降低了辞职率。”周海江说。
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红豆就加快了集团转型升级的步伐,加速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手向研发设计要竞争力,一手向品牌要效益,打造属于自己的“微笑曲线”,2011年红豆销售额达到351亿元。“我们从原来的生产经营型转到创造运营型,把原来的工程中心作为样板工厂,剩下的全部外包。我们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研发设计上,前端是创造,后端是运营。红豆集团牢牢抓住了创新的三要素:人才、平台、投入,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周海江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