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正文

吉林化纤副总宋德武:解码天竹创新基因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1日

一项被誉为纺织界“第五元素”的新型纤维,一个首开行业先例的商业模式,天竹纤维和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在中国纺织工业的视野中创造了传奇。是什么让天竹纤维十年间保持30%的年增速?是什么让天竹产业链企业结盟而同行?天竹联盟将带给天竹产业怎样的未来?……通过对吉林化纤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天竹产业联盟主要发起人宋德武的访谈,天竹及联盟的创新基因获得解码,坚信未来也在创新中可持续发展。
 

优秀是一种习惯
 

热爱思考,也热衷行动;富于理想,又充满理性;注重细节,也善于掌控大局……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阅读宋德武的成长,不知是习惯成就了优秀还是优秀养成了习惯,优秀已经成为他的标签。正直、朴实、坚毅、勤奋、公正……这些他认为来自基因的品质,在他经历的每个工作岗位都闪耀光芒。
 

思考的行动派
 

“我爱思考。”——在回答“认为自己有什么优点”时,宋德武不假思索的说。他认为,思考不受时空限制,是“成本较低的劳动”。事实上,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在旁人看来他几乎没有思考的间隙。但是,他坚持思考,因为“思考往往成为行动的指南”。在吉藁工作的岁月中,他写下了几十本工作日记,离开时,当工作人员不解的问“这些破笔记本您还要带走。”他认真的玩笑道,“这些本子比你还重要呢,我一定要带在身边。也许我再也不会用到它们,但是曾经在我的工作中,它们起到了作用,值得我去珍惜。”宋德武充满感情的说,他珍惜工作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刻,这种珍惜源于对工作的热爱。每天高密度的工作通常要到晚间才结束,即便如此,他坚持抽出时间学习。也许,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已经让他忘却疲劳。在访谈中,他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记者分享读书的快乐,那种神采奕奕,让记者第一时间感受到什么叫做“求知若渴”。
 

“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宋德武说。在他的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籍。每次搬家,最多的行李也是书本。如果说文学、史籍阅读是一种调节,那么管理、技术方面的钻研是否可以看做他工作的一部分?喜欢思考,喜欢提笔写心得的他,把许多思路与想法写在阅读过程中。翻开他看过的书,会发现不少地方都记录着工作或者对工作的思考。在彼得·德鲁克的著作上,他的“批注”随处可见。比如德鲁克说“需求是创新之母”,他会写上“天竹的路怎么走”,德鲁克说“已经发生的未来”,他写下“天竹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看到一些观点,我会把它和工作中的现实结合起来,认真思考一下,这样重要的观点就能在我脑子里留下来;在遇到现实情况时,我又会加以巩固;这样,别人的观点经过多次巩固,就能成为我的知识,能够指导行动、纠偏价值。”他说。喜欢足球运动的宋德武,用这一运动参悟企业经营:“一个企业的竞争就像一支足球队。”他认为:采购供应好比后卫,要扎实,这一环节没做好,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生产、管理部门好比中场,负责给销售提供好的产品;而销售就是前锋,必须锐意进取,销售打不开局面就像一支球队进不了球,难以在竞争中获胜;企业的管理者犹如场边的教练,随时调整战略,掌控全局。正是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思考,思考带来的智慧升级着行动的效果,行动的经验又提升了智慧的空间。他的思考与行动,让他在工作的每一步都发挥良好。
 

理想照进现实
 

“应该把天竹纤维做成中国化纤行业的品牌,做成中国纺织业的民族品牌。”在2010年中国纺织行业创新人物颁奖论坛上,宋德武说。十年前,不要说天竹纤维,就是竹纤维,还是一个弱小的新生事物,竹原还是竹浆之争纠缠了多年。而今,无论是产品还是联盟,作为独立产业门类,作为品牌,天竹都已经形成不可小觑的力量。从一开始接触竹纤维,他就下了决心:要做强、要做成、要做出品牌、要做大。他就是这样一个富于理想的人。理想如果止步于想象就沦为幻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称之为理想。他又恰恰是个实干家。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宋德武都感觉到:路还长,一定要把眼下这一步做好。这种“永远都在出发中”的心态,让他一路上都在制造惊喜。16年前,作为大学毕业生来到车间实习,与工人同吃同住的时候,他想的是“以后路还长,现在是和工人接触、了解第一线的最好时候”;在2005年,他来到出口生产线,连续三四个月吃住在公司,很快解决了问题,当时他想的依然是“路还很长,生产线管理工作让我深刻读懂吉林化纤这本书”;2005年,他来到吉藁,毅然把吉藁的竹纤维拉出来做,想的是“天竹纤维的路还长,一定要想办法团结一切力量做起来”;对于天竹的品牌建设,他说:“春天里,在路上,埋下的种子正在发芽……”;对于天竹联盟的现状,他说:“联盟的建设还在完善中,远远算不上成熟,联盟的路还远,我们才刚刚开始”……2005年11月,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32家企业入盟。那时,距离宋德武到吉藁履职才短短几个月;那一年,他34岁。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有的是实干。“那时候我们就那么二三十人参会,会议没有什么形式,就是讨论怎么把天竹做好。”他说。联盟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数年岁高于他,可他赢得了尊重与信任。“宋总就是联盟的核心人物,这么些年,宋总在集团王进军董事长、相关领导及联盟成员的支持下风尘仆仆带领大家为共同的事业奋斗,天竹才有今天的局面;联盟或者企业之间有什么事,宋总出面,大家就会觉得放心。”深圳贝利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马浩然说:“宋总深具平衡能力。”对于联盟这样的产业链同盟,能平衡利益各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信任度的建立。能够平衡,源于信任。他用理想的愿景召集了志同道合者,用坦诚真实经营联盟事业。天竹联盟在他的运筹帷幄下,版图迅速扩展,目前已有78家成员企业,涵盖原料、织造、终端产品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有志者,事竟成”,能够将理想照进现实,他不断在理想指引下创造新的现实。天竹品牌建设在路上,而宋德武,一直都在出发状态,干劲十足。
 

创新DNA决胜未来
 

宋德武说:“没有联盟,不要说天竹,竹纤维在中国恐怕都难以长存;只要联盟在,天竹事业就能发展壮大,一定要把联盟强大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天竹联盟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植入了创新的基因。对于创新的执着,让天竹及联盟在风雨征程中,不断开拓局面。天竹的未来在哪里?——在创新中。
 

产品持续创新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新领域——明天决策取决于今天》一书中说道:产品一出世,就意味着正在过时;克服产品过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创新。吉藁化纤的科研人员从1999年就萌发了“把竹做成浆粕应用于粘胶纤维的制造”的想法,吉藁化纤攻克了反应性能、过滤性能、可纺性能差等关键技术问题,并在第一次试生产出900公斤纤维。如此艰辛的成功在最初并没有带来一鸣惊人的效果,和当时其他企业的竹纤维一样,在业界更多的被作为一种概念的争议,而没有得到市场普及。2005年,宋德武来到吉藁,职业敏感让他捕捉到了竹纤维这种新型纤维背后的商机与前景,天竹品牌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天竹联盟的诞生。天竹走向市场,被誉为纺织界的“第五元素”。可是,如果没有产品的创新,不管是第几元素都无法立足,特别是对一种新型纤维来说。纺织业中新型纤维的起伏沉落早已不是新鲜事,多少新型纤维上演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剧情。天竹却与众不同,因为从原料开始,天竹的产品都在不断更新之中。而且,当联盟成立,这种创新,成为全产业链的创新。在天竹产业联盟的努力尝试中,各种混纺技术全面开花,天竹纤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天竹纤维普遍应用于毛巾、袜类、内衣、床品等领域,市场发展已经成熟。天竹纤维还成功应用于西服、女装、衬衫、牛仔、时装、休闲运动等系列产品中。天竹产业联盟不断加大对竹纤维机制工艺的研究和开拓,提高纤维的耐磨性,改善竹纤维的缩水性能,尝试后成功研制出了天竹纤维与多种纤维混纺而成的梭织面料,这些面料在保留天竹纤维光泽、抑菌、吸水等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诸如挺括等性能,更具市场潜力……2010年天竹产业联盟与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合作,串联国内各大品牌优秀设计师进行面料开发,取得不俗成绩。联盟内企业的创新激情不断迸发,创新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如:四川天竹公司通过竹材分类,细化工艺,使竹材浆粕质量稳步提升,现在每月可生产竹材长丝浆粕800吨,长丝可纺性优良,各种规格竹材长丝质量达标,竹浆纤维的特性更加明显;在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进军董事长的亲自指导下,自行设计研发了高强差别化粘胶短纤生产线,不仅可以提高纤维强力,而且可以实现丝束精练,干法切断,使得生产一浴多色及毛型、毛条竹纤维成为现实;河北天伦公司成功推出竹/涤混纺纱线,走进梭织面料,该面料风格、质感等同于LOYCELL纤维面料,在市场上迅速放量;陵县宝鼎纺织公司细分产品结构,成功开发了TB纤维纱线,使得巾被及床品领域更具竞争力…… 宋德武介绍说,2011年继续加快高强竹纤维的开发,有色竹纤维,阻燃竹纤维尽快市场化,在细旦和超细旦竹纤维开发上投入更多精力。2月初,高强纤维生产出50吨。3月底除现有黑色天竹之外,再生产中国红、兰、黄3个产品。天竹长丝系列2010年批量生产以后,2011年产品开发有成果,年初已经与德棉股份进行联合下游品牌企业推介宽幅床品面料的应用。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3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人物专访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